据淅川县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介绍,截至到9月27日,淅川县教体局学生资助中心2025年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工作全部结束,已为13000余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92亿元。淅川县助学贷款连续6年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生源地助学贷款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据悉,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七县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2020年刚刚脱贫摘帽。全县面积282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55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近12万人。为确保一库碧水进京津,淅川县关闭上万家工矿企业和养殖基地,移民搬迁36.54万人,良田被水淹没,工农业发展受助。这些给全县学生资助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淅川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推动“教育强县”建设,全力推进学生资助工作,通过精准落实政策、创新资助模式、统筹社会资源,为万千学子铺就求学之路。
该县学生资助中心始终把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作为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工作载体,精心筹备,努力做到“四个到位”确保“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组织领导到位
淅川县教体局协调淅川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独立法人的学生资助中心;县教体局成立了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在贷款办理期间,教体局相关领导多次深入到资助中心现场指导。
政策宣传到位
一是适时宣传。每当高考前夕,该县学生资助中心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流程、所需材料及注意事项印制宣传版面上,分别放置在县招生办门口和各普通高中学校门口,老师、学生、家长进入大门,随时贷款事宜,收到了“无声胜有声,贷款流程记心中”的效果。在县城主要街道、各高中悬挂宣传横幅,通过简洁明了的宣传标语,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家喻户晓。还根据实际印制了2万余本《淅川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解读》,详细解读学生在贷前、贷中、贷后常见问题。在高考前夕,发放给每个高三毕业生,解除了高三学生的因经济压力造成的心理负担,有利于他们考场发挥。
二是全方位宣传。为了提高宣传覆盖面。该县资助中心建立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通了淅川县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服务平台,将有关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相关资料放在微信平台,学生及家长可通过平台随时熟知贷款的相关事项。
在淅川电视台黄金时间拉字幕,告知所有学生及家长助学贷款事宜,鼓励他们应贷尽贷。对电视信号覆盖不到的偏远地区、深山区,各乡镇中心学校工作人员走村串户,发放、张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材料,现场解答群众提问,提高了资助政策的知晓率。
三是创新宣传载体。发放亲情小摇扇。从2015年起,我县印制精致小彩扇,在高考期间送到学生及家长手中。学生及家长边摇扇,边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生源地贷款相关政策随着阵阵凉风吹送到千家万户。制作电视专题片,提高宣传影响力。2018至2020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连年采访我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对我县“扶危济困、平等博爱”的助学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些专题被搜狐网、凤凰网等知名网站转载,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家长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
办理程序到位
一是数字赋能。该县学生资助中心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依据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审核的程序和要求,严把资格审查关,确保国家的惠民贷款资金精准发放。为了减轻8、9月份办理高峰的压力,在高考前夕将所有助学贷款符合条件的高三毕业生信息提前导入助学贷款预申请系统,采取“线上+线下”双轨运行机制,推动助学贷款“一次办好”,确保大学通知书发放后,学生及家长来20分钟内办理完毕。
二是科学分组办理。将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及大学生志愿者分成咨询受理处、信息变更处、注册指导处、合同签订处、信息复核处五个办理处,共开设19个窗口:其中咨询受理组2个,注册指导组8个,合同签订组5个,银行卡绑定指导组2个,信息复核组1个,信息变更组1个。合同签订组和信息复合组安装一机双屏,确保贷款学生及家长关注贷款流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流水线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高峰期每天可办理400余人。由于速度快、效率高,深受家长及社会好评
三是严格信息核对。在办理贷款过程中,资助中心对贷款学生基本信息逐项登记,对错误合同及原因逐页登记,对临时身份证及忘带学生证等特殊情况也逐人登记,便于随时查找补充、随时审查核对。
服务管理到位
一是热情服务。贷款前期,县资助中心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了工作纪律和贷款操作技能培训,做到人人爱岗敬业、个个熟练流程。为应对贷款办理的高峰,招聘暑期返乡的大学生作为志愿者,并进行集中培训。开通热线电话,贷款期间专人值班,耐心解答贷款学生及家长的疑问,耐心解读贷款政策,热情指导贷款流程,为了方便,资助中心购置20台电脑和10台打印设备,专门用于学生注册和打印申请使用,避免学生及家长多次往返奔波,使学生做到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走,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是高效服务。根据申请贷款情况,分时段、分片区受理学生申请、签订合同等工作。8月中旬以前集中办理续贷学生,8月下旬至9月15日集中办理初贷学生,依据高三学生毕业高中分窗口办理。
三是跟踪服务。建立健全诚信担保联系人机制,诚信担保联系人经常与借款人保持联系,跟踪了解借款人的相关情况,对借款人进行诚信教育和按时还款提醒,及时将自己和借款人的信息变更情况告知县级学生资助中心,并督促借款人及时在贷款信息系统中更新,防范贷款违约风险。
资助育人到位
近年来,该县资助中心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资助体系,始终将资助育人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全过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资助中心通过资助业务培训检查、资助育人典型经验交流分享等方式,落实新时代资助育人工作。各学校通过上好资助政策“两节课”——开学初一节课、期末一节课等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教育学生诚信感恩自强,引导和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爱国爱校,实现学生资助工作自我教育,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发展培养、成长成才。
2025年,淅川高考成绩实现“九连增”,本科进线6129人,进线率81.2%,其中,特控线上线2833人,743名优秀学子成功考入“双一流”高校,13名才俊被清华、北大录取,各项指标傲居全市榜首;中职升学实现突破性跨越,25名学子弯道超车,成功升本,教育已成为淅川“最骄傲的名片”。
该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为家庭困难经济大学生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有力推动了淅川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胡启胜杨毅恒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