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荆高铁(襄阳至荆门)开通后首度迎来“双节”客流考验。10月1日,襄阳东站预计发送旅客2.7万人次、到达旅客3万人次,到达客流为日常的2倍。10月5日至10月8日,襄阳东至荆门西、荆门西至襄阳东方向的多趟列车车票已基本售罄。“十一”假期襄荆高铁预计客流突破3.8万人次。而荆门西站自9月28日开通至10月8日18时,出发客流达6.53万人次,到达客流6.27万人次。10月1日单日发送旅客8697人次,突破2025年5月4日历史峰值。
铁路是最基础的社会动脉,只要一“打通”,经济就是顺着血脉一起转,餐饮、酒店、旅游、务工、物流,还有一票票创新创业公司,都找到了新入口。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经济发展要素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动和配置。出游旺季,有铁路就能买票说走就走。长远来看,铁路项目竣工,带来的人流移动规模上去,经济活力就跟着涨起来,这种信号,比任何市场数据更明显。
襄荆高铁本身并不长,仅一百多公里,但它的价值绝不能用里程来衡量。它如同一个高强度的“接口”,一头接入郑渝高铁的襄阳东站,另一头链上沪渝蓉高铁的荆门西站。这使得襄阳、荆门这两个过去在铁路网上联系并不算高效的城市,瞬间被抛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主动脉之中。根据铁路部门发布的信息,开通初期的车次安排已经覆盖到杭州、厦门等东南沿海城市,这说明其既有穿山越岭振兴发展的力度,也有连接未来拥抱开放的弧度,如同强劲的动脉,将“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以及沿线市州更紧密地串联起来。
铁路脉动,温暖国庆之旅;彩练延展,勾勒活力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铁路路网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实现大幅跃升,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的铁路网。国庆中秋假期,“荆襄古道”迎来高铁时代,新线新面貌,一方面让出行变得方便畅快,另一方面增强社会信心和集体认同。大家都在同一个大项目里同频呼吸,这种节奏,就是中国式发展的“加速度”。而在全国铁路交通图上,16万公里路网持续不断延伸拓展,连通山海、压缩时空。风笛高歌,从“追赶”到“领跑”,一条条路,一列列车,铁路勾勒活力中国,是引领发展、实现先行的一个个动力源。更多的“朝发夕至”,更广的“同城效应”,新的风驰电掣场景,就是新的美好生活画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