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一场接亲仪式火上央视:新郎备好红包防刁难,却见女方亲戚列队送花祝福,丈母娘一句"今天不为难你,以后别为难她"让新郎泪崩。这场温暖的仪式不仅引发网友热议,更折射出婚俗背后的法律与文明底色——比起堵门加价、低俗婚闹,以尊重为核心的婚俗才真正契合法律精神。本文结合真实案例、法律条文与网友观点,解析婚俗里的法理人情。 一、接亲名场面:没有堵门红包,只有一路鲜花 谁接亲前没脑补过几场"硬仗"?江苏这位新郎更是做足了准备——一大摞红包揣在怀里,就等着应对堵门、藏鞋、答题等各种"关卡",心里盘算着靠"钞能力"顺利抱得美人归。 可到了新娘家,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他的预期:没有乌泱泱堵门的人群,亲戚们都安静地站在楼梯两侧,见他过来,纷纷笑着送上祝福,还递上一支支鲜花。这"一路生花"的迎接方式,让新郎的紧张瞬间化成了感动。 最戳人的是见到丈母娘的时刻。老人家眼眶泛红,声音有点哽咽:"今天我们没有为难你,希望你以后也不要为难她。"这句话像一块暖石砸进心里,新郎当场泪目,紧紧抱住丈母娘承诺:"妈,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这段视频传到网上直接刷屏,连央视新闻都为这位丈母娘点赞。没有夸张的仪式,没有物质的计较,这份朴素的牵挂,成了婚礼最珍贵的注脚。 二、法律不背锅:那些变味的婚俗早踩了红线 这场温暖的接亲之所以动人,恰恰是因为它反衬出太多婚俗的"变味"——从堵门加价到低俗婚闹,不少人打着"传统"的幌子,早已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一)临时加价不是"习俗",是违法索取 有网友吐槽自己结婚时,被女方亲戚索要10条香烟加1万红包,还有人遭遇过婚礼现场临时要20万彩礼,不给就不让接亲的闹剧。这些行为看着是"讲规矩",实则已经违反了法律。 《民法典》第1042条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最高法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像这种以结婚为借口强行索要财物,且财物没用于新婚生活的,就属于"借婚姻索取财物"。如果手段恶劣,比如用不让接亲、威胁取消婚礼等方式强迫给钱,还可能涉嫌敲诈勒索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二)低俗婚闹不是"热闹",是侵权犯罪 比加价更离谱的是低俗婚闹:把新郎绑在电线杆上泼油漆、扒衣服,对伴娘动手动脚,强迫新人做不雅表演......这些所谓的"活跃气氛",早已经越过了法律红线。 我国《民法典》明确保护公民的人格权,包括身体权、健康权、名誉权等,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像泼洒污秽物、强迫不雅表演,可能构成侮辱罪;趁机搂抱、亲吻伴娘,涉嫌强制猥亵罪;如果出现更严重的肢体侵犯,还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甚至强奸罪。 之前就有案例,某地婚闹中伴郎因猥亵伴娘被判刑,那些起哄的人也受到了治安处罚。别再说"闹着玩",法律可不认这种"玩笑"。 (三)干涉婚姻不是"关心",是违法犯罪 还有些父母以"为你好"的名义干涉子女婚姻,比如强行要求彩礼数额,甚至以暴力阻止子女结婚。这同样站不住脚。 《民法典》第1046条规定,结婚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干涉。如果以暴力方式干涉婚姻自由,比如限制子女人身自由、殴打反抗的子女,就可能构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最高能判七年有期徒刑。 要知道,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习俗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就像有的地方说"嫁出去的女儿不能继承遗产",但法律明确规定子女有平等继承权,最终还是得按法律判。婚俗也是一个道理,合法合规才是前提。 三、网友吵翻了:婚俗的本质该是祝福还是考验? 这场温暖的接亲引发了全网大讨论,网友们的观点鲜明又真实: - 点赞派网友说:"这娘家太明事理了!真正为女儿好,是给她铺好后路,而不是给她的婚姻设障碍。丈母娘一句话,比任何彩礼都金贵。" - 共情派网友分享:"我结婚时被堵门要了8888红包,还被灌了两瓶白酒,现在看这个视频鼻子都酸了。婚礼本该是开心的,不是遭罪的。" - 清醒派网友分析:"很多婆婆为难儿媳,是觉得'抢了儿子';而妈妈心疼女婿,是希望'善待女儿'。格局一下就拉开了。" - 吐槽派网友爆料:"我表哥结婚,伴郎被闹得骨折,婚礼直接变葬礼,好好的喜事成了悲剧。真该管管这些恶俗了!" 结论:你的婚礼,选"一路生花"还是"一路设卡"? 这位连云港丈母娘的一句话,点透了婚礼的本质:婚姻不是一场"博弈",而是一场"托付";婚俗不是用来刁难对方的"工具",而是传递祝福的载体。 法律给婚俗划了底线:不能索取财物,不能侵犯人格,不能干涉自由。但真正的文明婚俗,靠的是人心的温度——像楼梯上递花的亲戚那样,把计较换成祝福;像这位丈母娘那样,把要求变成牵挂。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见过最温暖的婚俗是什么样?那些变味的婚俗,该如何才能彻底消失?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