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塔利班一把手召开全国大会,接下来的抉择,将决定塔利班的存亡   塔利班最高领导人

塔利班一把手召开全国大会,接下来的抉择,将决定塔利班的存亡   塔利班最高领导人阿洪扎达亲自主持,地点选在坎大哈。坎大哈是塔利班的老巢,阿洪扎达的地盘,他要确保这次大会不被干扰,更不被泄密。   400名地方长官齐聚一堂,每个省、每个县都来了代表。这个国家最有权势的一群人,把门关上,只讨论一件事:巴格拉姆基地,要不要让美国人回来?   这不是第一次美国人想回来,可这是第一次塔利班把这件事摆上了正式议程。   阿洪扎达的随从说得很清楚:要听听大家怎么想,再做决定。塔利班内部已经分裂,现在,连最核心的反美立场,也开始动摇了。   巴格拉姆基地,曾是美军在阿富汗最大的军事基地、情报枢纽、无人机发射中心。   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想重新拿回来。他在9月公开表示,“我们本不该放弃它”。   美方的理由也不复杂:反恐、监控中国、重返中亚。但塔利班知道,这背后真正的交易是:“基地换援助”。   阿富汗现在的经济状况,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岌岌可危。过去一年,国际援助高达18亿美元,占了政府开支的七成。美国一句话,援助就能停。   塔利班不是不清楚,一旦断了这条命脉,整个国家可能直接陷入饥荒。而且,美国在谈判桌上已经亮出底牌:不给基地,就不给钱。   塔利班打得赢战争,却赢不了和平。他们没有现代国家的治理经验,也没有维稳的能力。   偏偏这个时候,“伊斯兰国呼罗珊省”(IS-KP)像是嗅到了血腥味,频繁发动袭击,目标直指塔利班的权威。   塔利班自己的情报系统几乎形同虚设,连首都喀布尔都保不住。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连打击恐怖分子的手段,都要仰仗曾经的敌人。   但让美国回来,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坎大哈派,也就是阿洪扎达最亲近的那批人,态度坚决:反美到底。   这不仅是政治立场,更是一种宗教信仰。他们相信,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妥协,就是塔利班的末日,就是“圣战”的失败。   而喀布尔派和哈卡尼网络,则表现出更多务实态度。他们明白,现实比信仰更冷酷。他们也许不喜欢美国,但更怕饿肚子,更怕政权垮台。   阿洪扎达不是不知道这些。他在会上说了一句话:“别成为外国阴谋的牺牲品。”他想看清楚,到底谁还站在他这边,谁已经悄悄转向了华盛顿。   与此同时,外部世界也没闲着。中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都在莫斯科模式的磋商中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外国军事力量重回阿富汗。   中国尤其强硬,不点名,但话里话外都在说:如果美军真敢回来,后果自负。他们担心的不只是阿富汗的稳定,更是战略空间的压缩。   巴格拉姆距离中国新疆边境不到500公里,美国一旦重返,就等于在中国家门口安了个眼。   阿富汗临时政府的外交部已经公开表态,“拒绝美军重返”,但同时又留了一手,说其他合作可以谈。   这个表态本身就暴露了内部分裂的痕迹。嘴上说拒绝,心里却没关门。塔利班知道,一旦真让美军回来,国内的反弹不会小。   甚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叛乱。到那时,恐怕连阿洪扎达自己,都保不住位置。   美国人看得很清楚,他们不需要再打一场仗,只要把钱砸得够狠,塔利班自己就会撕裂。“低成本部署”,这是华盛顿的新战略。而塔利班,正在一步步掉进这个陷阱。   问题的关键是:他们有没有退路?其实还有。   比如加强与中国、伊朗的合作,寻找替代援助来源;比如在反恐问题上与俄罗斯协调,构建自己的情报网络。   但这些都需要时间,需要资源,而塔利班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两个东西。   这次会议,是塔利班政权成立以来最关键的一次集体决策。它不是决定政策,而是决定生死。   如果选择拒绝美军回来,就要准备面对经济崩溃、国际孤立和恐怖袭击的三重打击;如果选择接受,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最核心的政治合法性,可能引发内部全面崩盘。   阿洪扎达把这个决定交给了地方长官,这本身就说明,他也没把握。他想借民意来背书,也可能是在为自己的退场铺路。   谁都知道,这种抉择不可能两全。要么得罪美国,要么得罪自己人。两头都不得罪,那就什么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