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沈右荣
看好中国AI芯片!高盛再度看涨中国半导体行业。
10月5日,国际知名投行高盛发布的报告中,将中芯国际(688981.HK,00981.HK)、华虹半导体的H股目标价均上调至117港元/股,将中芯国际A股目标价上调至211元/股。
这是高盛在近一个月内第四次上调中芯国际的目标价。报告称,DeepSeek近期发布的实验性新模型DeepSeekV3.2-Exp,显著降低了训练和推理成本,这将有效降低AI技术的应用门槛,推动其更广泛的商业落地。此外,中国AI应用的爆发式增长,将催生对数据中心电源管理芯片等大量需求,中芯国际将从AI驱动的需求增长中获得长期发展动力。
实际上,国庆中秋长假前期的三个交易日,中芯国际港股累计上涨了14.46%。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过去三个多月,中芯国际A股、H股股价均有明显上涨,市值合计增长了超4000亿元。
中芯国际是全球知名晶圆代工企业,向全球客户提供8英寸和12英寸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3.75亿元,产能利用率达92.50%。
A股、H股市值之和达7805亿
高盛继续看涨中芯国际。
10月5日,高盛在由分析师AllenChang等人发布的报告中,将中芯国际H股的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117港元,A股目标价上调至211元。
这是高盛在一个月内第四次上调中芯国际的目标价。
公开信息显示,2025年9月16日,高盛上调中芯国际目标价,H股目标价从63.7港元上调15%至73.1港元;A股目标价首次设定为160.1元。理由是,中国IC设计公司需求增长及人工智能趋势推动,上调2028—2029年营收和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上调0.4%—2%和3%—7%)。
9月23日,高盛第二次上调中芯国际目标价,H股目标价从73.1港元上调14.2%至83.5港元;A股目标从160.1元上调14.2%至182.8元。依据是,中国云服务提供商增加资本支出预算,AI终端应用(如边缘计算设备)需求激增,预计中芯国际将受益于本土AI芯片平台落地。
9月29日,高盛第三次上调中芯国际目标价,H股目标价从83.5港元上调13.8%至95港元;A股目标价同步上调至208元。原因是,国家补贴发放提振消费电子需求,叠加下游客户市占率提升及AI功能加速部署,预计2028—2029年毛利率和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改善。
综上所述,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高盛四次上调中芯国际的目标价,A股、H股上调幅度分别为31.79%、83.67%
对于第四次上调目标价,高盛在报告中表示,中国AI生态快速扩张,尤其是DeepSeekV3.2-Exp模型降低AI应用成本,催生对电源管理芯片(PMIC)、图像传感器(CIS)等成熟制程芯片的巨量需求。
事实上,二级市场上,中芯国际表现较为出色。
H股市场上,2025年6月19日,中芯国际的股价为38.85港元/股,10月6日的收盘价为91.05港元/股,区间涨幅为134.36%。
A股市场上,2025年6月19日,中芯国际的股价为81.65元/股,9月30日收盘价为140.13元/股,区间涨幅为71.62%。
目前,中芯国际A股、H股市值之和为7805亿元,其中,2025年6月19日以来,市值累计增长超4000亿元。
收购中芯北方输血扩张
高盛看涨中芯国际,与中国AI芯片的市场需求爆发式增长相关,也与中芯国际自身的竞争力相关。
高盛认为,中国AI模型技术突破,如华为昇腾、寒武纪芯片性能提升以及成本下降,将推动AI技术普及,进而拉动对中芯国际成熟制程的订单需求。如边缘AI设备对PMIC、MCU等芯片的需求显著增加,中芯国际在这些领域的产能利用率已回升至90%以上。
中芯国际自身也取得了突破。2025年上半年,中国芯片自给率突破30%,14nm良率稳定在95%以上。
中芯国际自身在快速扩张。2024年,公司的资本开支为73.3亿美元,2025年的指引为76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资本开支为33亿美元。
在2024年的业绩说明会上,中芯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的资本开支,大约80%用来买设备,其他是用来买地、盖房子、建立基础设施等。
此前,中芯国际陆续宣布了公司要扩建的项目,在北京、深圳、上海、天津等地扩产,将按照一定的节奏,大概每年增加5万片12英寸的产能。
2025年9月,中芯国际筹划通过发行股份方式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集成电路制造和装备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芯北方”)4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中芯国际将持有中芯北方100%股权。
中芯北方是中芯国际位于北京的重要12英寸生产基地,专注于65nm至24nm的成熟工艺平台,是一块成熟且具备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
此举,市场将其解读为中芯国际借收购输血自身的产能扩张。
中芯国际还有一部分资本开支是用于研发。近年来,公司基本上将营业收入的8%投向研发。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23.75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中芯国际累计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2342件。
2025年上半年,中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48亿元、23.01亿元,同比增长23.14%、39.76%,均为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