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火遍整个假期的Sora 2,Open AI找到了生成式AI爆点

飞象原创(魏德龄/文)这个十一假期,在现实世界大热的要数各种名胜景区,而在虚拟世界最火莫过于openai发布的sora2,仅仅是一个邀请码,就能让很多人逛遍多个社交平台去搜寻。当很多人抱着与各色名人或卡通人物联袂登台的心态进入应用时,却发现sora2更像是一个能够吸引他们刷个不停的生成式ai版抖音。

众所周知,cahtgpt是目前对地区限制最为严格的应用,最初注册时还要求一个当地的手机号进行验证,后期使用中,也常常会对使用地进行检测。基本属于,生怕非相关地区人等随意使用,增加服务器压力的状态。但如果抱着此种谨慎心态进入sora2后就会慢慢发现,尽管这款应用最初仅在美区商店上线,但却并不检查用户的归属地,非美国用户的使用便利性大幅提升。

进入应用后,用户更会发现,这个以生成式ai为吸引点的应用,它的核心逻辑却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由于生成视频需要等待时间,用户在这段空白期最有可能做的事,便是在sora2上刷刷别人的视频。这些视频如果按照youtube、b站这类以横屏内容为主的平台的标准来评定,确实少有营养。但作为竖屏短视频,仅图几秒的快乐的话,确实质量不错,内容精彩。

同时,视频下方的生成指令也是一大看点,吸引用户再次进行制作尝试,甚至还能呈现视频二次指令修改后的原稿与成品间的变化。最终实现了创作—生成等待—刷视频—研究指令—创作的又一使用循环。而且sora支持用户不停地创作新视频,作品会在草稿箱中排队等待生成。

sora2还构建了用户与好友间的社交生态,其中的纽带正是用户可以创建的自身虚拟形象,透过扫描与录音之后生成出来的以假乱真的形象,不仅可以与经典形象一起出镜,还能与sora2中的好友共享形象出镜。sora2也把用户自身形象的使用权限选择留给了用户,可以选择仅限自己、好友,或是完全公开。

sora2的视频生成能力自然没话说,不然也不会吸引人们去找寻邀请码。不过,尽管它支持多种语言,但在生成内容的准确性上,目前英文还是明显优于中文。主要问题在于,对于一些名词,sora2还无法反映出中文所对应的形象。例如三丽鸥形象酷洛米,sora2可能会生成出一颗大米的卡通形象,但输入kuromi的话,那只可爱的小兔子就会出现,并且会配上相关的动画背景。另外,如果是制作科普介绍视频的话,原文案中的文字在生成为视频后也有可能会发生错误,例如上图中的射频两字明显出现了错误,而在二次生成中,又同样会出现其他错别字。

也就是说,对于严肃认真的内容,sora2展现出了潜力,但还难以保证准确性。而在娱乐性,目前已经足以让人乐此不疲,游戏人物、动漫人物、影视人物、历史名流均能在视频中参演,各种可爱动物也能呆萌出镜。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公众在观看短视频时,确实并非为了学习,而娱乐社交也确实是目前整合了sora2的soraapp的长项。

sora2或许给了ai落地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非要执着于专业性,先从用户喜好出发,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