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林辉通讯员李红
近日,河南省胸科医院多学科团队为一位心脏显著扩大、心功能极差的张先生,成功实施了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10年前,张先生已知晓自己患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但未予以重视和规范治疗。近一个月来,病情急剧加重,出现典型的“端坐呼吸”——即便卧床不动也感胸闷,必须坐起才能呼吸,这是心功能严重受损的危急信号。
在当地医院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张先生被转院至河南省胸科医院,在心血管外科十一病区住院治疗。该病区主任葛振伟为其进行入院检查,结果显示,反映心衰程度的BNP指标超过20000pg/mL,左心室直径达72mm(男性正常不超过50mm),射血分数(EF值)仅27%(正常一般>55%),主动脉瓣反流面积高达16cm²,这些指标表明患者心脏已显著扩大、收缩功能严重受损,处于极重度心力衰竭状态,随时面临猝死风险。
面对如此危重的病情,能否手术、如何手术成为关键。葛振伟手术团队经会诊评估,认为张先生的心脏过大、心功能极差,如行传统外科开胸换瓣手术,术中极易出现心脏骤停、循环崩溃等风险,已失去外科手术机会。
随后,医院组织了多学科专家会诊,深入讨论后一致认为,张先生身体条件已无法耐受传统外科手术,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一微创方案。
而张先生病情的特殊性还在于,其主动脉瓣瓣环直径达29.3mm,属于较大瓣环,常规经股动脉路径输送的最大31号瓣膜,对于他的“大门框”(瓣环)来说尺寸不足,无法牢固“卡住”,植入后有瓣膜移位、滑脱的风险。相比之下,经心尖路径使用的瓣膜拥有特殊的“定位键”设计,能像挂钩一样牢牢固定在原位,有效防止滑脱。虽然经心尖需要在肋间做小切口,创伤略大于经股动脉,但为了手术的成功和安全,这是最稳妥的选择。
手术方式和手术入路确定后,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河南省胸科医院党委书记袁义强带领葛振伟(心外科)、王磊(心内科)、纪淑姣(超声医学科)、钟巍(麻醉科)、刘建华(体外循环科)等专家团队为张先生实施经心尖TAVR术,先在患者第七肋间切开一个微小切口,切开心包,暴露心尖,随后在心尖部位缝制一个“荷包”,经穿刺植入导丝,再沿导丝精准地将人工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并成功释放。
术后超声即刻评估认为,新的人工瓣膜运行良好,无瓣膜反流,无瓣周漏。术后转入综合监护室,张先生心衰指标得到稳步改善,几乎无胸闷症状。术后第一天就转回普通病房,后期恢复顺利,现已康复出院。
张先生明知有相关疾病却拖延十年,从早期可以有效干预的瓣膜病,拖至重度心衰,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手术风险,更一度濒临生死边缘。为此,专家提醒相关患者,瓣膜病患者早期手术时心脏代偿功能尚可,手术风险低,术后恢复快。拖延至重度心衰,心肌损害往往不可逆;晚期治疗可能手术风险更高;及时手术能最大程度保护心功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专家强调,对于心脏瓣膜病,一旦出现症状,应听从专业医生建议,尽早接受规范评估与治疗。如今微创介入技术日益成熟,为高龄、高危、外科禁忌的患者提供了新的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