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不直气还壮!”10月6日江苏南京,一男子和家人乘坐地铁期间,孩子说了句“鸡鸣寺”,谁料,一旁站着的女子听到后,竟认为是暗讽自己,当场就和男子理论起来,并情绪激动的提出报警,男子瞬间无语住了,网友:这也太敏感了吧![无辜笑] 当时这位男子正和家人讨论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孩子兴致勃勃地提到想去鸡鸣寺看看,声音并不算大,话音刚落,站在旁边的一位女士突然脸色一变,转过身来质问他们是不是在说自己。 男子一头雾水,完全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他试图解释说,一家人从上车开始就在聊旅游路线,根本没注意到她,更不可能针对谁说话。 可这位女士完全听不进解释,反而越说越激动,她坚持认为对方是故意影射自己,说话的语气也越来越强硬,男子多次尝试澄清,表示自己确实不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想,但对方情绪已经上来了。 僵持了几分钟后,女士提出要报警处理这件事,周围的乘客纷纷投来目光,但大多数人都觉得莫名其妙,并没有人认为男子说错了什么,整个车厢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 男子这才意识到,对方可能是把“鸡鸣寺”的“鸡”字当成了骂人的话,他感到既无奈又荒唐,自己明明是在跟家人讨论南京的著名景点,怎么就变成了人身攻击。 为了不让事态继续扩大,也不想在孩子面前发生更多争执,男子选择了沉默,他和家人不再回应,只是安静地站在原地,女士见状又说了几句,然后慢慢走向了车厢的另一头,最终消失在了他们的视线里。 这件事也让很多人开始反思,在地铁、公交这样的密闭空间里,陌生人之间的界限感究竟应该如何把握,有人认为应该对他人的言行多一些宽容,不要动不动就往自己身上套,也有人觉得,说话的人也该注意音量和场合,尽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网友们议论纷纷: “带孩子出门真难,说个景点名都能被碰瓷,这大姐是不是平时刷短视频魔怔了?” “地铁判官又添新素材!建议下次直接播报:‘前方到站鸡鸣寺,请勿对号入座’。” “她急了她急了!估计是自己心里虚,才觉得全世界都在指桑骂槐。” “南京本地人表示鸡鸣寺招谁惹谁了?樱花季还得排队呢,这波黑得莫名其妙。” “报警?警察来了怕是先给她普法的:‘侮辱罪需要主观故意’,建议重修语文课!” “代入一下男主,血压上来了…带孩子遇上这种戏精,解释不清还毁心情。” “关键词联想症候群晚期!建议查查她手机里是不是全是‘鸡你太美’的屏蔽词。” 这事儿您怎么看,类似“地铁敏感人”现象越来越常见,到底是社会戾气太重,还是个人边界感失衡? 官方信源:南京地铁集团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