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于当地时间10月4日当选自民党总裁,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还未喧誓入职“正版特朗普”就送上高额账单~5500亿美元。关税及国防开支等问题是焦点,而她立足未稳就要应对。高市早苗主张财政扩张,呼吁宽松货币政策,不主张加息。面对通胀,她打算增加地方补贴、考虑下调消费税等。在对美贸易上,承诺履行双边协议。但在5500亿美元高额账单面前,若按美国要求增加开支,国内经济压力会增大;若拒绝,又怕影响美日关系。她这“女版特朗普”,接下来怎么平衡? 历史性的时刻总是伴随着戏剧性的开场。高市早苗的名字刚刚与“日本首位女首相”这个头衔绑定,一份来自大洋彼岸的“贺礼”就已摆在了她的案头。 这份贺礼不是鲜花和贺电,而是一张高达5500亿美元的账单,签名人正是那位风格依旧的“正版特朗普”。 这笔账的核心,直指美日同盟中最敏感也最烧钱的部分:国防开支分摊。这还没等她坐热首相的椅子,一场关乎国家钱包和外交脸面的终极考验就来了。 高市早苗的经济思路很明确,那就是继续踩大油门,通过政府花钱来刺激经济。她公开表示要延续甚至扩大安倍经济学的那一套,保持货币宽松,坚决不加息。 眼看着日本国内的通胀压力让普通民众叫苦不迭,她的解决方案也颇具“接地气”的风格——直接给地方发补贴,甚至还把下调消费税这个多年无人敢碰的议题摆上了台面。 这套组合拳打出来,无疑是为了讨好国内选民,缓解大家的生活压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钱从哪儿来?政府本就负债累累,再这么撒钱,财政状况恐怕会雪上加霜。这国内的窟窿还没补上,国外的催款单就到了。 这5500亿美元的账单,说白了就是美国要求日本在国防上承担更多责任,将国防开支提升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 这个数字对于日本而言,可不是个小数目,意味着每年要额外掏出数百亿美元。这笔钱如果真要出,必然会挤占本就紧张的财政预算,高市早苗那些增加补贴、下调消费税的承诺恐怕就要变成空头支票,国内的经济压力会瞬间增大。 可要是硬气地拒绝呢?后果可能更严重。美日同盟是日本外交和安保的基石,一旦在这个问题上得罪了美国,整个同盟关系都可能出现裂痕,这对于身处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中的日本来说,几乎是不可承受之重。 很多人给她贴上“女版特朗普”的标签,这确实有点意思。她同样以强硬的民族主义立场著称,言辞犀利,敢于挑战传统政治格局。 但仔细想想,这个比喻又似乎不那么贴切。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带有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动不动就挥舞关税大棒。 而高市早苗在对美贸易上,却表现得相当务实,承诺会履行既有的双边协议,显得更为循规蹈矩。 她更像是一个意识形态上的保守派,而非特朗普那种交易型的民粹主义者。这种内在的矛盾,让她在面对特朗普的“交易式”压力时,处境变得更加微妙。 这盘棋的复杂性远不止于钱。它牵动着整个印太地区的战略神经。美国将日本视为遏制对手的关键棋子,要求日本“出钱出力”既是分担责任,也是一种忠诚度测试。 高市早苗的每一个决定,不仅影响着日本的财政状况,更是在重新定义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角色和地位。 是继续做一个提供基地和资金的“小弟”,还是争取成为一个更具自主性的“平等伙伴”?这笔巨额军费,就成了她必须回答的问题。 现在的高市早苗,就像一个刚走上钢丝的杂技演员,手里还端着一碗水。一边是国内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另一边是盟友不容置疑的强硬要求和复杂的国际博弈。 她的“女版特朗普”风格,或许能帮助她在国内凝聚支持,但在国际谈判桌上,这种风格是会成为利器还是障碍,还是个未知数。 她是会选择巧妙周旋,寻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还是会以强硬对强硬,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外交对决?这盘棋,她究竟会怎么下?你的看法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