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哈以和谈第二天 10月7日,哈马斯和以色列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谈完第二天,核心就两件事,以色列坦克怎么走、被扣的人怎么回。哈马斯放话,想让人质回家,必须同时把兵全撤光,还得写国际保证书,不然免谈。 以色列并未同意这一方案,仅愿意先行调整军事部署,拒绝承诺完全撤军。双方手握地图与人员名单各执一词,一方紧盯缓冲区划分,一方坚持囚犯释放,谈判气氛犹如市场博弈,彼此都不愿率先让步。 这事儿说穿了,就是两边都在拿“最要紧的东西”当筹码,谁都不想当那个先服软的。哈马斯要的是实打实的安全感,坦克不撤,说再多都是空话——今天撤一半,明天指不定又开回来,国际保证书就是想把话钉死,免得以色列回头不认账。可以色列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重新部署”听着好听,其实就是换个地方蹲着,真把兵全撤了,万一哈马斯趁机来一下,自己这边亏大了,所以打死不肯把“全撤”两个字说死。 最有意思的是这谈判的架势,说是和平谈判,倒更像俩商贩攥着自己的宝贝货,你不让步我也不退。哈马斯手里的“货”是人质,每多拖一天,以色列那边家属的压力就大一分;以色列手里的“货”是坦克和兵力,只要兵还在,就等于掐着哈马斯的脖子。可他们都忘了一点,菜市场砍价大不了不买,这谈判桌上的每一分钟,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人质在里头盼着回家,普通老百姓在外面怕战火再烧起来,哪经得起这么耗? 还有那所谓的“缓冲区”和“放囚犯”,说白了就是互相试探底线。哈马斯要缓冲区,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以色列不想放囚犯,是怕放出去的人再搞事情。可问题是,谈判讲究的是各退一步,现在倒好,俩边都把线划得死死的,一个说“不撤兵免谈”,一个说“全撤不可能”,就这么僵着,跟俩小孩吵架堵着门,谁也不让谁进。 其实大家都看得明白,真要谈成,哪能一点不让?哈马斯要是松点口,别把“全撤”和“保证书”绑得那么死,以色列也别光说“重新部署”,给个明确的撤兵时间表,事情说不定就有转机。可现在倒好,两边都抱着“我一让,对方就会得寸进尺”的心思,谁都不敢先松那口气,生怕自己亏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国施压哈马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