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了20年,才把乌克兰军工技术给吃透了,军事因此突飞猛进,可唯独留下了一大遗憾!不夸张的说,中国军事能发展到现在,乌克兰的帮助可真不小,那这个遗憾到底是啥呢? 苏联解体那会儿,乌克兰分到了黑海造船厂和一大摊军工企业,这些地方以前是苏联海军的心脏。结果经济一塌糊涂,厂子开工都难。中国那边军力正起步,急需高端技术,就开始找门路。1990年代初,两国签了些合作协议,乌克兰把闲置资产变现,中国拿技术填补短板。这不是白给,而是真金白银的买卖。乌克兰换来外汇救急,中国借力加速现代化。说白了,这就是军工界的互利交易,双方都算盘打得精。 最早的大单子就是瓦良格号航母。1998年,中国花2000万美元买下这艘半成品船壳,外加设计图纸。船当时锈得不成样,但蓝图上全是苏联顶尖方案。中国团队拖回来后,花了八年时间改造,2012年服役成辽宁舰。这不光是船的事儿,还带出了滑跃甲板和动力系统技术。乌克兰专家过来帮忙,教怎么整合系统。中国从零起步,直接跳到有航母的国家行列。没这笔交易,辽宁舰至少晚十年出世。 瓦良格的总设计师叫瓦列里·巴比奇,这老头是乌克兰航母界的元老。从1960年代起,他就参与苏联所有航母项目,黑海造船厂的骨干。苏联散了后,美国扔高薪挖他,他没去,转头帮中国。1999年,他带队来大连,指导改造细节。巴比奇专注结构优化和系统集成,确保舰体稳固。他的经验直接让中国避开不少坑,现在辽宁舰编队巡航南海,全靠当年这基础。巴比奇后来回乌克兰,写了本书分享经历,成了航母史上的活化石。 发动机技术是另一大块,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牛得不行,专产军用涡轮。苏联时代,他们的AI-222和D-136发动机全球领先。中国买了不少,应用到教练机和直升机上。比如L-15高级教练机,用的就是乌克兰的AI-222-25,推力足,油耗低。2010年代,中国还想直接收购马达西奇,投钱建生产线。但美国施压,乌克兰政府2021年把公司国有化,股份冻结。中国只好转而合作研发,挖来几百专家到重庆建厂。这些人手把手教涡扇技术,中国航发从山寨到自主,就差这临门一脚。 马达西奇的转让不光是发动机,还包括燃气轮机。中国买了UGT-25000,用在052C驱逐舰上,提升了舰队动力。专家过来后,重庆基地建起生产线,拆乌克兰设备运来,逐步本地化。2017年收购谈崩后,中国自己搞WS-10和WS-15,性能直追国际水平。乌克兰那边后悔也晚了,专家跑光,厂子半死不活。中国这操作聪明,不止买货,还买人,技术根子就扎牢了。军工合作就是这样,你帮我我帮你,转眼就超车。 舰载机方面,乌克兰给了T-10K原型机,这是苏-33的试验版。2000年代,中国拿到后拆解研究,气动布局和折叠翼直接用到歼-15上。歼-15首飞2012年,2013年上辽宁舰,填补了中国航母打击力的空白。没有这原型,舰载机研发至少多费五年。乌克兰还转了黑海-1预警机技术,帮中国搞空警-2000。一步步来,这些拼图让中国空军从陆基转向海基,实战能力大增。 气垫船和直升机也沾光。乌克兰的野牛级气垫登陆舰,排水量大,速度快,中国买了两艘,图纸全要来。现在国产版在服役,南海滩头突击用得上。欧洲野马直升机技术,转让了旋翼系统,中国Z-20从中受益,山地运输更可靠。这些小件技术看似不起眼,凑一起就是体系。乌克兰穷卖,中国精买,20年下来,装备从跟跑到并跑。
中国用了20年,才把乌克兰军工技术给吃透了,军事因此突飞猛进,可唯独留下了一大遗
香茶品岁
2025-10-07 23:36: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