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剧照,而是朱大同烈士就义前,敌人给他拍下的最后照片,历史不会忘记这一天1949年5月11日,地点是在上海闸北公园,朱大同坦然面对、含笑赴死,如此气魄,令人敬仰。 咱今天就来聊聊朱大同烈士,这人的一生啊,那可真是起起伏伏,充满了太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折,估计好多人都没听过他身上那些复杂又让人感慨的故事。 朱大同老家是安徽萧县的,打小家里条件就一般般,既不算穷到揭不开锅,也没啥多余的钱让他过好日子,就是那种最普通的农家光景。 等到他19岁那年,做出了一个影响他一辈子的决定——加入共产党。要知道,那时候刚好赶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整个社会到处都是白色恐怖,特务到处抓我党党员,好多人躲都来不及,他却在这节骨眼上选择入党,肯定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绝对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心里头真的装着改变国家命运的想法。 早年间,朱大同为了不暴露身份,就借着教师的名义在老家的村里教书,白天拿着课本给孩子们讲课,教他们认汉字、学知识,晚上就悄悄找那些思想进步的乡亲聊天,就这么坚持了好几年,因为他工作做得特别扎实,不管是教书还是发展党组织,都没出半点差错,后来组织上看他能力强、靠谱,就提拔他当了徐州特委的巡视员,这职位虽说不算特别高,但责任可不小,得经常在徐州各地跑,了解基层的情况,那时候到处都不安全,他每次出门都得提心吊胆的。 后来啊,朱大同心里有了个大胆的想法,他想在自己的家乡发动暴动,趁着当时的局势,给国民党反动派来个措手不及,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因为消息走漏、准备不足这些原因,最后这暴动还是失败了。 这次失败对朱大同的打击可太大了,他之前那股子革命的决心好像一下子就被浇灭了,说出来可能大伙儿都不信,也没法理解,他竟然在这个时候叛变了,这事儿啊,也成了他这辈子都没法抹去的污点。 他叛变之后,还在国民党那边谋了个差事,当上了徐州特务行动队长,这职位听着就不是啥好差事,不过话说回来,朱大同做人还算没彻底丢掉底线,没坏到骨子里。 等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打进来的时候,他心里的家国情怀又被激发出来了,那时候他担任萧县清乡队的大队长,没跟着国民党搞内斗,反而带着队伍跟日军硬拼,好几次都冲在最前面,后来在一次战斗中,他还被日军俘虏了,关在监狱里受了不少罪,好在他命大,找了个机会侥幸逃了出来,捡回了一条命。 抗战胜利之后,朱大同没离开国民党的队伍,还接着在里头工作,可他心里清楚,国民党这时候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做事越来越不得人心。 等到解放战争打到后期,国民党更是节节败退,眼看就要穷途末路了,朱大同这时候终于看清了形势,他不想跟着国民党一条道走到黑,于是就加入了“孙文主义革命同盟”,更重要的是,他还秘密地开始接受咱们党的领导,相当于又重新回到了革命的阵营里。 之后,他就冒着天大的风险,深入到敌人的地盘里,悄悄开展策反工作,跟那些还有良知、不想再打内战的国民党军官接触,劝他们投降,为解放军进入上海铺路。 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他的行踪最后还是被国民党的特务发现了,没几天就被特务抓了起来,没过多久就被判处了死刑。临刑之前,朱大同一点都不害怕,没有情绪低落,也没有求饶,反而脸上带着笑容,那笑容啊,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当时还处在黑暗中的黎明,也让旁边看着的人心里又敬佩又难受。 现在回头看朱大同的一生,真的特别复杂,他有过坚定的革命信念,也犯过叛变这样的大错,可最后又能迷途知返,为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 咱们没法简单地说他是好是坏,只能说他的人生充满了挣扎和选择,而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正确的道路,用生命弥补了过去的过错,这样的人,也值得咱们记住他的故事。
这不是剧照,而是朱大同烈士就义前,敌人给他拍下的最后照片,历史不会忘记这一天19
小小历史查询
2025-10-07 19:45:36
0
阅读:156
用户47xxx89
气贯如虹!名垂千史!虽死犹生!令人敬仰!
小清河
慷慨赴死皆英雄!致敬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