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生命垂危,在医院他对于右任说:我很痛,估计是活不成了。我在南京、北京和东京都有大量的存书,委托老兄把它捐给南京图书馆。我一生投身革命,家贫无钱,但上有老母,下有幼子,希望你和黄兴老兄,包括我的其他朋友能为我照料。 南京图书馆特藏部的恒温展柜里,一本1908年版的《民约论》夹着张泛黄的演讲稿草稿,字迹遒劲却在“宪政之基”四字处戛然而止。 这是宋教仁1913年北上组阁前准备的,没来得及用上,就随着他的藏书一同捐进了图书馆。纸页边缘还留着他用红笔圈改的痕迹,像是在生命最后时刻,仍在为未竟的民主理想修改字句。 很少有人知道,宋教仁为护住“间岛”这块国土,曾在东北冰天雪地里奔波三个月。1907年他化名“宋炼”考察边疆,发现日本偷偷绘制“间岛”地图,妄图侵占中朝边境领土。 他白天伪装成商人穿梭在村落,收集老人手中的地契、族谱;晚上躲在客栈里,就着油灯整理史料,连冻疮溃烂都顾不上。 最终写出的《间岛问题》,用20多万字的实证,把日本的野心钉在了史料上。 清政府拿着这本书谈判时,日本代表看着密密麻麻的证据,再不敢提“领土争议”,这份手稿后来被宋教仁捐给了京师图书馆,现在还能看到纸页上冻硬的墨渍。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当农林部总长时,常骑着自行车去城郊的农校讲课。 他没穿官服,只着长衫,手里拎着《农政全书》,站在田埂上跟学生说“民主不是写在纸上的,得让老百姓有饭吃、有地种”。 有次农校缺农具,他直接把自己的薪水捐了出去,下属劝他“您家还有老母幼子要养”,他却笑说“我家贫,可全国还有更多人等着吃饭,这点钱算什么”。 那段时间,他办公室的灯总亮到深夜,桌上堆着各省的农业报表,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改良建议,连水稻的种植间距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改组国民党时,宋教仁曾在上海小阁楼里跟各党派代表谈判三天三夜。 有人提出“要给袁世凯留足权力,不然会惹麻烦”,他却拍着桌子说“我们搞政党内阁,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然民国跟清朝有啥区别”。 为了说服反对者,他熬了两个通宵,画出内阁与国会的权力制衡图,一条条解释“总统是象征,内阁对国会负责,这样老百姓的声音才能传上去”。 最终各党派达成共识,国民党在国会大选中赢下多数席位,他拿着选举结果跟朋友说“再过几个月,中国就能有真正的民主政府了”。 袁世凯曾派人给宋教仁送过50万大洋,想让他放弃“政党内阁”的主张。宋教仁把支票原封不动退了回去,附信写着“公为总统,我为议员,各守其职,方能不负国民”。 后来有人劝他“袁世凯手握兵权,别硬碰硬”,他却在演讲时说“民主政治不怕强权,怕的是我们自己先放弃理想”。 1913年3月,他回湖南老家探亲,有人发现有刺客跟踪,让他多带保镖,他却只带了一个随从,说“我走的是正路,不怕有人搞小动作”。 上海火车站的枪声响起时,宋教仁捂着伤口,第一句话是“别追凶手,先保护议员们”。躺在医院里,他忍着剧痛,让于右任拿来纸笔,先写捐书清单,再写遗嘱。 提到老母幼子,他眼眶发红,却只说“请诸位朋友多照料,别让他们受委屈”,没提一句自己的苦楚。临终前,他拉着黄兴的手说“我死不足惜,只求诸君继续推进宪政,别让百姓失望”。 如今,宋教仁捐赠的书籍在南京图书馆被妥善保管,每年都有学者来研究那些批注,从《民约论》里的“权力制衡”笔记,到《农政全书》里的“民生为本”批注,能清晰看到他对理想的执着。 他的故乡桃源,宋教仁故居纪念馆里,那本《间岛问题》的复刻本前总有游客驻足,人们摸着纸页上的字迹,仿佛能触摸到当年那个在冰天雪地里守护国土的身影。 每年3月22日,都会有人带着鲜花来到上海宋教仁墓前,墓碑上“渔父”二字历经风雨仍清晰可见。有人说,宋教仁就像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却把民主宪政的光留在了中国的路上。 信源:【英雄烈士谱】宋教仁: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行者——红网
1914年,31岁的阎锡山,娶了14岁的小妾,结婚当晚,阎锡山对小妾说: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