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四会,女子在直播间花26.8万元买了一个吊坠,转手就卖了130万。正当她等着收货时,卖家告诉她翡翠的价格是268万,是助理把价格标错了,翡翠就不发货了,但作为赔礼给她寄去价值2万多的檀香摆件,女子不同意,要求买家发货,买家拒绝,女子向法院起诉要求卖家赔偿152万余元及利息。 那天晚上,周女士像往常一样,打开了一个名为“翡翠轩”的直播间。主播是一位中年男子,自称有二十多年翡翠行经验,说话一口流利的广东话,语气里带着一股老练的亲切感。 “各位老板,这块是老坑玻璃种帝王绿,底子细腻通透,光泽度极好,这吊坠放在四会这边,行情最少要三百万!”主播举起吊坠,对着镜头反复打光展示。那翠色如春水,透着一股灵气。 周女士盯着屏幕,越看越心动。 “今天晚上特别福利,原价268万的吊坠,我们直接上架优惠价——26万8!谁手快就是谁的!”主播话音未落,屏幕上瞬间飘起一片“我拍了”“太划算了”的弹幕。 周女士当机立断,点下了“立即购买”。付款成功的那一刻,她还兴奋得拍了个截图发到收藏群,配文:“天上掉馅饼了。” 她没想到,这“馅饼”会变成一块巨石,砸得她喘不过气。 第二天,直播间的客服联系她,确认了收货地址,还发来顺丰的单号。周女士心想,这商家挺正规。 她甚至已经联系了一个老客户,对方愿意以130万的价格收购这块吊坠,只要货一到手,立即转账。 可两天后,快递单号却显示“发货信息取消”。 周女士心头一紧,立刻联系客服。 “您好,这单是不是发错了?” 客服回复得冷冰冰:“非常抱歉,您购买的商品价格标注错误,实际价格应为268万元,助理误操作少打了一个零,公司决定不予发货。” 周女士愣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她赶紧追问:“那我付款成功了,合同成立啊,怎么能说不发就不发?” 客服似乎早有准备:“小姐,我们公司已经给您寄去一件价值两万元的檀香摆件作为补偿,希望您理解。” 周女士彻底火了:“我不要什么檀香!我只要你们按交易履行合同!” 但那边只回复一句:“请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几天后,一箱“檀香摆件”被送到了周女士家门口。她拆开一看,是个雕得精美的小木佛,香味浓郁,但她看着只觉得刺眼。 她拿起手机拍了视频,发布到短视频平台:“大家擦亮眼睛!我花26.8万拍下的翡翠吊坠,卖家说标错价不发货,还拿一堆檀香打发我!” 视频一夜之间火了。评论区炸开了锅—— “这套路老了!标错价?就是故意钓鱼!” “说标错的,十个有九个是故意的。” “先低价挂上骗你付款,提高销量和关注度,完事再以‘助理失误’为由毁约。” “这种事,应该让法院判他们履约!” 周女士的气更不打一处来。她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类似案件并非个例:商家用“标错价”当借口逃单,而消费者往往因举证困难、取证复杂而吃亏。 于是,她决定起诉。 2024年5月,案件在四会市人民法院立案。周女士诉“翡翠轩”电商公司违约,要求赔偿152万元及利息。 法庭上,卖家辩称:“商品价格由助理错误输入,系统自动上架,公司并无主观故意。吊坠真实价值确为268万元,按26.8万元出售显然不合理,属重大误解,应予撤销。” 周女士反击:“助理错误是你们内部管理问题,我作为消费者,按页面价格付款并完成交易,合同就成立了。你们不能因为亏本就毁约!” 法官认真听完双方陈述,提出关键问题:“请提供后台价格修改、商品上架的操作记录。” 卖家代表支支吾吾地说:“助理离职了,系统数据不完整。” 这一句,几乎坐实了周女士的怀疑。她当庭提交了直播录像截图,里面清晰可见主播喊价“26万8”,并未提及“标错”或“测试价”。 庭审现场一度陷入沉默。 庭审结束后,案件进入评议阶段。网络上热议不断,有人支持卖家:“标错价这么离谱,一看就不合理。”也有人替周女士抱不平:“明码标价就该履约,商家不能玩双标。”
广东肇庆,30多岁男子座位挨着小女孩。见女孩模样可爱,他先是亲了亲女孩脸颊,又伸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