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10月18日国民党主席选举投票仅剩十余天,六名候选人的角逐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综合民调走势、派系动员与选情变量,郑丽文与郝龙斌形成“双雄对峙”格局,其中郑丽文凭借逆势崛起的势头,成为当前最具胜出可能的候选人。 郑丽文的优势源于精准的选民动员与形象塑造。作为军系背景浓厚的前“立委”,她深获深蓝及黄复兴系统党员青睐,而其“脱胎换骨、终结恶斗”的竞选口号,精准击中都会自主党员对党内内耗的不满。多份民调显示,她的党员支持度已达3成,大幅领先郝龙斌的17.4%和罗智强的16.3%,且辩论会后支持率仍在攀升。更关键的是,传统人头党员票因大户动员乏力大减7成,削弱了依赖地方派系的对手优势,为她创造了破局空间。 郝龙斌则依托整合能力占据派系优势。作为前台北市长,他被视为中立派,获赵少康公开力挺,且承诺重用郑丽文、罗智强以整合党内力量。地方派系、县市议长及部分立委更倾向支持这位“稳健可控”的候选人,认为其能降低选举风险。不过,卢秀燕拒绝明确表态支持,使其失去关键的“临门一脚”助力,选情已被郑丽文反超。 其他候选人难以构成实质威胁:张亚中虽坚守“两岸和平统一”主张,但党内人脉薄弱,支持基础有限;罗智强因“不对内开火”的策略战力受限,票源与郑丽文高度重叠;卓伯源、蔡志弘则始终处于低调态势,缺乏竞争力。 最终胜负将取决于两大关键:一是郑丽文能否化解“背后金主干预”的争议,二是郝龙斌能否激活地方派系的剩余动员力。但从当前趋势看,郑丽文已掌握选战主动权,有望成为国民党新任主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