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老板哭了,游客不按常理出牌,帐篷排满街头,几千一夜的酒店无人问津,这届年轻人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07 13:36:57

酒店老板哭了,游客不按常理出牌,帐篷排满街头,几千一夜的酒店无人问津,这届年轻人越来越拼了。 ​假期旅游露宿街头,就是为了省下几个住宿费?还是对逢节必涨的无声抗议?省钱也罢抗议也好,反正这届年轻人彻底变了。 张姐坐在大理古城南门的酒店前台,指尖划过订房系统上一连串的“未预订”,眼眶有点发涩。她这栋带小院的精品酒店,去年国庆标间卖到2880元还得提前半个月抢,今年她咬着牙降到1680元,结果从10月1号到现在,只住进去两拨客人。更扎眼的是,酒店门口的人行道上,搭起了一排五颜六色的帐篷,年轻人抱着折叠椅坐在外面煮泡面,笑声能飘进大堂里。 “以前哪见过这阵仗?”张姐叹了口气,起身给门口的绿萝浇水,目光落在帐篷旁那个穿冲锋衣的姑娘身上。姑娘叫小夏,是从广州来的大学生,早上张姐去买豆浆时碰到她,聊了两句才知道,小夏和朋友带了帐篷、睡袋,连洗漱用品都是小瓶装的,算下来三天住宿只花了50块钱的营地费。“不是住不起酒店,”小夏边拧开保温杯边说,“去年我妈来大理,住的酒店平时800,国庆涨到2500,房间还没窗户,感觉像被宰了一刀。” 这话戳中了张姐的心事。前几年旅游旺季,古城里的酒店老板们都默认“逢节必涨”,有的甚至把房价翻三倍,理由是“一年就靠这几天回本”。张姐也跟着涨,2021年国庆她的酒店住满了,有个客人半夜来问有没有空房,她把储藏室改的临时房间都卖到1200元。那时候她觉得,游客愿意花这个钱,是因为“出来玩就不差钱”,直到今年看到帐篷排满街头,才知道自己想错了。 中午有个老客给张姐发微信,说“今年带孩子来大理,订了城郊的露营地,能看星星还能烤串,比住酒店有意思多了”。张姐点开老客发的照片,孩子们在草地上追蝴蝶,大人们围着火炉聊天,突然觉得自己的酒店有点“冷清”——除了床和电视,好像没什么能留住人的东西。她翻了翻账本,这个月房租要3万,保洁和前台的工资加起来1.5万,再这么空下去,下个月可能就要裁人了。 下午她忍不住去跟帐篷里的年轻人搭话,问他们为啥宁愿睡街头也不住酒店。一个戴眼镜的男生说:“我们查了,你家酒店平时800,国庆涨了一倍多,性价比太低了。而且露营能自己安排时间,不用跟酒店的退房时间较劲,还能认识新朋友。”另一个女生补充道:“不是抠门,是不想为‘旺季溢价’买单。钱花在吃当地小吃、逛非遗馆上,比花在涨价的酒店里值多了。” 张姐回到酒店,坐在空无一人的大堂里,第一次认真反思自己的经营思路。以前她总觉得“游客来了就得住酒店”,却没发现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早就变了——他们不再追求“舒适”,更在意“真实”和“性价比”;不再被动接受涨价,而是用“露营”“错峰出行”来表达态度。那些排满街头的帐篷,哪里是“拼”着省钱,分明是对“逢节必涨”的无声拒绝。 晚上她把房价调到了980元,还在美团上挂出“含早餐+免费接站”的套餐,虽然知道可能还是没人订,但她想试试——总不能一直守着以前的老思路,看着帐篷把门口堵满。窗外的帐篷里亮起了小灯,像星星落在地上,张姐突然觉得,这届年轻人不是在“折腾”,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逼着旅游行业变得更实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27

评论列表

懵懵圈

懵懵圈

2
2025-10-07 14:07

看看我的

猜你喜欢

英明果断雪梨

英明果断雪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