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闹翻4年后,立陶宛很失望。 最近立陶宛那边传来消息,不少老百姓都在吐槽

丁香空结雨中愁 2025-10-07 12:57:22

与中国闹翻 4 年后,立陶宛很失望。 最近立陶宛那边传来消息,不少老百姓都在吐槽:这四年跟中国闹僵,算是把自己坑惨了! 当初信了美国和台湾画的 “芯片大饼”,以为能一步登天,结果现在钱没赚到,工作没了,连国家经济都快扛不住了,说多了全是后悔。 2022 年,立陶宛物流先遭重创。 中欧班列原本经维尔纽斯中转,当年直接改走波兰线路,导致维尔纽斯物流枢纽空置率飙到 60%,仓库租金跌了一半还没人租。 克莱佩达港更惨,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少了 48%,码头上堆着的 20 万立方米原木,因为没了中国订单,烂得发黑,港口工人每周只能上 3 天班,月薪砍了 25%。 乳制品企业也倒了霉,对华出口的奶酪、牛奶卡在海关,半年就亏了 1.2 亿欧元,17 家小作坊直接倒闭,大厂商只能把货低价卖给中东,利润少了七成。 2023 年,西方承诺成了泡影。 美国之前说给 6 亿欧元贷款,实际到账只有 900 万欧元,还逼立陶宛买美国的二手农机 —— 这些设备连零件都难配,扔在仓库里生锈。 欧盟更冷淡,立陶宛求追加农产品补贴,只换来 “政治支持” 的空话,反而让爱沙尼亚趁机抢了欧洲乳制品市场,立陶宛奶酪在欧盟的份额从 8% 跌到 3%。 这一年,立陶宛政府债务占 GDP 比例破 70%,远超 60% 的警戒线,央行不得不加息 5 次,老百姓贷款买房更难了。 2024 年,经济彻底失控。 标普、穆迪把立陶宛主权信用评级降到垃圾级,国债利率翻三倍,政府想借钱都没人敢投。 外债飙到 470 亿美元,相当于全年 GDP 的 80%,平均每个国民背 1.6 万美元债。 物价涨 15%,面包从 2 欧元涨到 2.3 欧元,鸡蛋贵了近一半,可平均工资只涨 3%,62% 的年轻人说要移民西欧,维尔纽斯 30% 的咖啡馆关了门,老板说 “没人舍得花钱喝咖啡了”。 制造业也跟着垮了。 德国马牌轮胎、瑞典萨博暂停与立陶宛工厂合作,怕影响对华业务,给这些企业供货的 23 家本地厂商没了订单,全年倒闭 127 家中小企业。 仿制药出口更惨,之前占出口 18% 的仿制药,因为含立陶宛零件被挡在中国门外,市场全被拉脱维亚抢了,制药厂裁了 400 多人。 美台的 “芯片梦” 也碎了。 台湾承诺的 “芯片厂计划” 2024 年彻底搁置,原本划的 “半导体产业园” 只围了个墙,里面长满草,当地人叫它 “空想园”。 美国派经贸代表团来,不谈帮扶,只让立陶宛多给乌克兰捐物资,临走还签了 3 份农产品采购合同,等于薅了波羊毛。 2025 年 9 月,新上台的社会民主党想找补。 新总理鲁吉涅内说 “想恢复大使级外交”,可又说 “立陶宛不先让步”,态度矛盾。 白宫发言人被问起,只说 “尊重盟友决定”,连句支持的话都没有。 中国外交部回应 “看行动不看口号”,立陶宛商会想组团赴华,连签证都没个准信。 现在立陶宛两头不靠。 想回头找中国,拉不下脸认错;想靠西方,美国把它当反华棋子,欧盟嫌它惹麻烦,连之前的关税优惠都要重新评估。 维尔纽斯大学教授卡斯卡斯写专栏:“我们以为走了捷径,其实进了死胡同,小国别拿尊严赌利益。” 克莱佩达港的冷清最显眼。 大半起重机停着,报关大厅就几个工作人员闲聊,之前做中欧班列生意的物流公司,十家倒八家,老板扬库纳斯卖了办公楼开出租,“以前一天十个货单,现在一天十个乘客都难”。 民生更难了。 超市货架空了不少,进口商品贵得离谱,老百姓只能买土豆、黑面包度日。 失业率升到 11%,年轻人去英国打零工,立陶宛人口跌到 280 万,比四年前少 20 万。 当初吹 “抗中能致富” 的政客,要么移民美国,要么做游说生意,烂摊子留给普通人。 2025 年 10 月,立陶宛央行发报告,说未来三年经济增速最多 1.2%,还清外债要二十年。 街头出现小抗议,标语写 “要工作,不要政治游戏”,可抗议也没用,立陶宛只能慢慢消化自己种的苦果。 说到底,小国生存不该选边赌。 立陶宛信了虚幻承诺,砸了经济饭碗,又被 “盟友” 当棋子。 信源:《立陶宛外长:想跟中国恢复正常关系,但错不在我们》——观察者网

0 阅读:152

猜你喜欢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