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美国总统突然宣布了!10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已要求房利美和房地美

晓绿聊趣事 2025-10-07 12:46:45

刚刚发生

美国总统突然宣布了!

10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已要求房利美和房地美推动大型住宅建筑商开工,指出这些建筑商手握创纪录的200万块空地。

这番表态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动。作为房地产商出身的总统,特朗普此次剑指美国住房短缺困局,但背后暗藏的政治博弈与经济风险,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

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后,美国政府为挽救房利美和房地美注资1870亿美元,将其国有化。如今这两家公司已偿还债务并盈利,特朗普却计划推动其私有化。

这让人想起2012年希腊债务危机时,德国要求雅典出售国有资产还债的强硬姿态。不同的是,这次美国要处理的是自家后院的“定时炸弹”。

在凤凰城房地产交易所,经纪人玛莎·约翰逊展示着两套截然不同的房源:一套2010年建造的独栋住宅标价68万美元,另一套2025年竣工的环保住宅却要价135万美元。

这种价格倒挂现象,正是特朗普所说的“建筑商囤地不建”问题的缩影。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待售新房中,开工超过18个月的“库存房”占比达43%,而同期房贷利率却维持在6.8%的历史高位。

特朗普团队内部文件显示,此次行动瞄准的是35-55岁的中产选民群体。在亚利桑那州,因房价暴涨被迫搬离凤凰城的家庭中,72%属于这个年龄段。共和党战略顾问史蒂夫·福布斯直言:“解决住房问题比减税更能争取郊区女性选票。”

但政策细节暴露出矛盾。特朗普要求房利美放宽贷款审批,却又承诺维持现有抵押贷款利率。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策略,让投行分析师直呼“看不懂”。

高盛测算,若房利美将贷款审批标准降低10%,其资本充足率将从16.3%骤降至9.7%,逼近2008年危机前的危险水平。

特朗普提出的“动用200万空地”看似美好,实则忽略了这个残酷现实:在迈阿密等城市,即便有现成地块,从获得施工许可到开盘销售平均需要28个月。建筑商宁愿囤地等待地价上涨,也不愿冒险开工。

东京三菱UFJ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村秀树指出:“这就像2022年英国养老金危机的重演,当市场发现某个庞然大物资不抵债时,恐慌会像野火般蔓延。”

历史数据显示,2008年两房被接管后,全球股市市值蒸发12万亿美元。如今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尾声,特朗普此举无异于在火药桶上跳舞。

谷歌2024年以18亿美元购入的半岛地块,计划建造的5000套员工住宅中,仅5%定价低于市场价。这种“私人垄断”与特朗普呼吁的“公共住房”形成刺眼对比,让政策公信力大打折扣。

在拉斯维加斯郊外,中国建材集团承建的模块化住宅项目正在颠覆传统建造模式。每栋房屋在工厂预制后,仅需72小时即可完成现场组装。

这种技术使建筑成本降低35%,工期缩短60%。但美国建筑工会强烈反对:“这会让50万建筑工人失业!”工会领袖鲍勃·金在听证会上怒吼:“特朗普要的是短期政绩,不是真正解决住房问题!”

这种技术冲突折射出更深层矛盾。美国建筑业工会会员平均年薪6.8万美元,而装配式建筑工人年薪仅4.2万。

当特朗普在保守派大会上强调“保护美国工人”时,装配式建筑企业却在游说国会放宽移民政策,他们需要大量薪资低廉的墨西哥工人。

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在宣布政策时特别提及:“中国能在7天内建成方舱医院,为什么我们不能快速造房?”

这种对比背后,是中美基建能力的暗中较量。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占全球总量38%,而美国同类市场仅2300亿美元。

但美国试图复制中国模式的努力屡屡碰壁。马里兰州试点建设的“中国式住宅园区”,因无法获得环保审批和工会认证,最终沦为豪华公寓项目。这种制度性障碍,让特朗普的“建房大计”在落地层面困难重重。

1931年大萧条时期,胡佛水坝动工时美国政府提供全额担保,最终建成世界最高大坝。如今特朗普想复刻这种模式,但时代已变。

2025年美国国债规模突破42万亿美元,信用评级机构穆迪警告:若两房私有化导致抵押贷款成本上升1个百分点,联邦债务利息支出将增加680亿美元。

在债务高企、社会分裂的当下,住房问题早已超越经济范畴,成为检验美国制度韧性的试金石。当特朗普在推文中写下“必须立刻开工”时,他或许想起了1929年股市崩盘前夜的疯狂,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但结局未必相同。

0 阅读:8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