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卢拉10月6日发文说:“今天早上(10月6日),我接到了特朗普总统的电话。 这场通话发生在美巴之间因为关税、政治言论闹得有点不愉快的时候,卢拉没有选择回避,而是直接把这场原本可能走过场的通话,变成了一场有来有回的外交博弈。 今天聊这通电话,就是要看看卢拉怎么用贸易数据当武器,又如何用外交智慧把复杂问题一层层剥开,博得主动。 这场交锋的第一回合,卢拉选择了特朗普最在意的东西——贸易顺差。平时说到贸易,特朗普最擅长动不动就打关税牌,说是为了“纠正贸易不平衡”。 但卢拉显然是做了功课,他直接指出,巴西其实是美国在G20国家中商品和服务贸易都保持顺差的少数几个之一。 换句话说,美国和巴西做生意,其实美国是赚更多的那一方。这样一来,特朗普那些对钢铝征收高关税、限制巴西官员的理由就没了底气。 卢拉这一招,算得上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没有跟特朗普聊什么共同价值观,也没拽那些虚头巴脑的口号,而是用冷冰冰的数据把问题落到实处。 对特朗普这种生意人出身、最讲究利益的对手,这种打法比什么都管用。你说你要“公平贸易”? 那就把账本掏出来,数据摆在这儿,谁亏谁赚,谁该让步,一清二楚。卢拉就是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后续要求减免高达40%的关税和解除官员限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过,特朗普可不是好对付的主。这边卢拉刚摆出数据,特朗普立马使出“降格”战术,让国务卿卢比奥出面对接巴西的副总统、外长和财长。 这种安排,明眼人一看就懂,是想把矛盾往下压,拖拖拉拉让问题冷下来。可卢拉并没被动接招,他反倒顺势提出了三个会面建议,让主动权又回到自己手里。 第一招,借东盟峰会的多国场合,把双边话题放到聚光灯下,让问题“躲不掉”。 第二招,把会面搬到即将在贝伦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这场活动全球关注度高,特朗普如果真想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这个机会他还真不一定舍得错过。 第三招,卢拉干脆主动提出访美,这等于是给足特朗普面子,也顺便把话语权拉到美国本土。 三步棋走下来,卢拉一步都没让,反而用多场景、多层级的会晤选择,把特朗普原本的“拖字诀”给化解了。 不难看出,卢拉的外交经验非常老道,他懂得怎么用场合和节奏,把对方的“官僚拖延”变成自己的“灵活布局”。 更有意思的是,电话里两位总统还交换了私人电话号码。别小看这个细节,这其实是外交圈里常用的“快捷键”。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或者需要绕开层层公文,直接打个电话,比走流程快多了。卢拉这么做,是希望把对话的“门槛”降到最低,给双方留出更多回旋空间。 另外,卢拉还特意提到美巴是“西方两个最大民主国家”。这话表面是捧场,其实是在回应特朗普阵营此前对巴西“政治迫害”说法的软性反击。 卢拉用“盟友”这个外衣,把气氛拉回到友好的基调里,既不激化矛盾,也为后面的具体谈判争取了有利环境。 说到底,卢拉这一系列操作,核心诉求始终没变:他要的是撤销高额关税,取消对巴西官员的限制。 其他的,都是铺垫和策略。这种灵活切换话术和姿态的做派,既显得有原则,又一点都不死板,完全是职业级别的“谈判高手”风范。 其实,卢拉这波操作也不是无本之木。回头看看历史,巴西在二十年前也曾和美国在钢铁关税上斗法。 当时巴西没像别的国家那样一味对抗,而是用WTO规则和贸易数据反击,最后美国不得不让步。 这次,卢拉明显是吃透了老套路,配合上如今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对经济利益的精打细算,他的做法更显得“接地气”。 和以往一味靠情感拉拢或者高喊价值观不同,现在讲的是实打实的利益,用事实说话。尤其是面对特朗普这种喜欢把谈判当成“生意场”的对手,谁能把数据玩明白,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对中国来说,这一幕同样有借鉴意义。面对外部压力和贸易摩擦时,既要有据可依,也要善于用对方熟悉的逻辑去“以理服人”,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诉求更有说服力。 说到底,这场通话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卢拉用贸易数据亮剑,用多边场合制造压力,用私下渠道畅通信息流。 他既不一味示弱,也没掉进对方设下的“拖字陷阱”,而是用一套组合拳,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外交这事儿,拼的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能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大的国家利益。 从这点看,卢拉这次的表现,确实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如果说这场通话是高手过招,那卢拉无疑是那个更会“见招拆招”、更懂得“借力打力”的棋手。 至于后续谈判怎么走,谁都清楚,这种博弈没那么快分出胜负,但今天这场电话,已经让世界看到了什么叫“以巧破力”,什么叫“外交智慧”。 参考资料:卢拉与特朗普通电话 要求美国撤销对巴西征收40%关税 山东国际传播中心 2025-10-07 09:46:01
巴西总统卢拉10月6日发文说:“今天早上(10月6日),我接到了特朗普总统的电话
幽篁听雨念情长
2025-10-07 12:35:55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