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金陵郊外鸡鸣寺的山门前,来了几个风尘仆仆的旅人。为首的是个三

玫瑰芬芳醉心甜 2025-10-07 01:26:21

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金陵郊外鸡鸣寺的山门前,来了几个风尘仆仆的旅人。为首的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马脸长颔,粗布衣衫上还沾着晨露,正是尚未称帝的朱元璋。他刚在应天站稳脚跟,趁着战事间隙,带着两个贴身侍卫微服出来散心。 寺门“吱呀”开了一条缝,探出个小沙弥光溜溜的脑袋。他上下打量朱元璋,见他衣着朴素,便懒洋洋地倚着门框:“施主何事?若要布施,往偏门去。” 朱元璋身后的侍卫刚要开口,被他一个眼神制止。他平静地说:“路过宝刹,想讨碗水喝,顺便上炷香。” 小沙弥嗤笑一声,指了指墙角的水缸:“水在那儿,自己舀。大殿正在洒扫,等半个时辰再来罢。”说完,竟要关门。 正在这时,寺内走出一个身着锦缎的香客,小沙弥立刻换了一副面孔,弯腰堆笑:“李员外您慢走,方丈说下次做法事还请您来。” 朱元璋脸色一沉。侍卫忍不住喝道:“你这秃驴,狗眼看人低!” 这一嗓子惊动了寺内僧人。知客僧快步走出,见朱元璋虽衣着普通,但气度不凡,便勉强道:“既然要上香,请快些,莫误了早课。” 进了大殿,朱元璋刚要取香,旁边一个胖和尚皱眉道:“小心些,这香贵重,莫要碰坏了。”说着,亲自为旁边衣着光鲜的香客递上香烛。 朱元璋默默上完香,目光扫过大殿。他少时家贫,父母双亡后曾入皇觉寺为僧,对寺庙再熟悉不过。如今见这寺中僧人个个趋炎附势,心中怒火渐起。 “取笔墨来。”他突然道。 知客僧一愣:“施主要笔墨作甚?” 朱元璋不答,只冷冷看着他。许是被他眼中的威严所慑,知客僧不情愿地取来笔墨。 朱元璋提笔便在粉墙上挥毫: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字迹遒劲有力,如刀劈斧凿。众僧看得目瞪口呆,那胖和尚指着朱元璋:“你、你竟敢污损佛门净地!” 朱元璋掷笔于地,长笑一声:“什么佛门净地,不过是个嫌贫爱富的势利场!待他日再来,看你们还认不认得‘英雄’二字!” 说罢,带着侍卫扬长而去。僧人们气得跳脚,却也不敢阻拦。 转眼数年过去,朱元璋在应天登基,建立大明,号洪武。一日早朝后,他突然想起旧事,吩咐礼部官员:“派人去鸡鸣寺看看,那首诗可还在?” 使者快马赶到鸡鸣寺时,只见寺中僧人正手忙脚乱。原来新皇曾在此受辱的消息早已传开,当地官员下令整修寺庙,那面题诗的墙被精心保护起来,还用纱罩罩住。 老方丈战战兢兢地迎接使者,得知来意后,更是面如土色。他亲自引路至那面墙前,只见墙上空空如也,题诗处被刮得干干净净。 “这、这是何故?”方丈声音发颤。 一个小和尚扑通跪地:“是、是弟子前日见墙上字迹不雅,怕污了圣目,就、就刮去了...” 使者回京禀报,朱元璋闻言,脸色一沉。正当众臣为鸡鸣寺捏一把汗时,他却突然笑了:“也罢。当年朕题诗泄愤,确有不当。传旨,重修鸡鸣寺,赐金百两。另告诉那些和尚,朕题的虽是气话,道理却不假——佛门当普度众生,岂可分贵贱?” 圣旨传到鸡鸣寺,全寺僧众跪地谢恩。老方丈擦着冷汗,对众僧叹道:“老衲至今方知,真龙藏于草莽,真佛不露相啊。” 后来,鸡鸣寺果然一改前非,无论贫富香客,皆一视同仁。而朱元璋题诗的故事,也成了民间津津乐道的趣谈。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玫瑰芬芳醉心甜

玫瑰芬芳醉心甜

玫瑰芬芳醉心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