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报道,捷克亿万富翁、前总理安德烈·巴比什借助选民对经济的失望情绪,有望在周六的议会选举中获胜后重新掌权。此次选举结果还可能削弱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并对欧盟和北约在对俄立场上构成挑战。 最近捷克的议会选举结果一出来,就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安德烈·巴比什这个名字又浮上水面。这位71岁的亿万富翁,前总理,带着他的ANO政党卷土重来,拿下了选举头把交椅,虽然没到绝对多数,但组阁的路子看起来还算顺当。纽约时报的报道点明了关键,这不光是国内的一场政治翻盘,还牵扯到欧洲整体的地缘棋局,特别是对乌克兰的援助和对俄强硬态度。说白了,选民对经济的不满成了巴比什的助推器,他抓着这个点猛攻现任政府,结果还真管用。 先说说巴比什这个人吧,他不是什么政治老手出身,而是从商界杀出来的。1954年生在斯洛伐克,早年搞外贸,80年代进情报部门混过,后来1993年创立了阿格罗费特集团,这家公司现在是中欧农业和化工巨头,年营收上千亿捷克克朗,手下员工好几万。他靠着这身家2011年搞了个ANO政党,号称反官僚、亲民生,一上台就直奔财政部长,然后2017年当上总理。那几年他推了不少农业补贴改革,但也栽在欧盟补贴丑闻上,检察官查他办公室,闹得沸沸扬扬。2021年大选他输了,总统选举也差一点,这次2025年卷土重来,明显学乖了,避开那些老疤疤,直奔老百姓的痛点。 这次选举是10月3到4日两天,周六刚好是第二天,计票一出,ANO拿了34.5%的票,议会200席里独占鳌头,但也就70来席,离多数还差一截。现任总理佩特尔·菲亚拉的公民民主党联盟只得了27%左右,绿党和海盗党也跟着滑坡。为什么ANO这么猛?经济这摊子事是主因。捷克经济这两年晃晃悠悠,通胀率一度冲到7%以上,能源账单涨了三成,超市里面包肉价翻倍,失业率虽降到3.5%,但工厂订单拖拖拉拉,工人加班没加钱。老百姓日子紧巴巴,现政府虽说上半年开始稳住,但来得太迟,选民哪管那么多,巴比什就抓着这点说,现政府把钱扔给乌克兰,花了上百亿克朗军援,国内医院学校却穷叮当响。他这套说辞接地气,直戳人心窝子。 巴比什的竞选路数老辣,他不提那些欧盟补贴的旧账,也不吹什么大战略,就盯着民生。宣传里全是数据:家庭支出涨30%,养老金买不了多少东西。他还暗示,援助乌克兰这事花冤枉钱,本该拿来修路建房。选民买账,尤其是中产和蓝领阶层,他们觉得现政府太听欧盟的,忽略自家后院。专家分析,这跟美国特朗普那套差不多,巴比什也被叫“捷克特朗普”,都是靠经济不满翻盘。结果呢,投票率不高,但不满票全投给了ANO,乡村和工业区尤其明显。 选举一结束,巴比什就忙着拉盟友。ANO席位不够,他瞄上了那些边缘党派,比如自由和直接民主党、捷克自由公民党和汽车党。这些党有的反移民,有的疑欧亲俄,条件就是少缴欧盟款、限移民、砍对乌援助。10月5日他公开表态,优先跟反欧盟的捷克和摩拉维亚公民民主党、汽车党谈,尽管这些家伙对俄态度暧昧。谈判桌上文件堆山,预算数字来回改,欧盟布鲁塞尔那边急了,开紧急会讨论冻结项目。北约总部也盯着,简报里列了巴比什过去对俄贸易记录,担心中欧又出乱子。 这事对乌克兰援助的影响不小。捷克这几年是乌克兰铁杆哥们儿,给了100多亿克朗军援,从坦克弹药到人道物资,全力支持。现政府菲亚拉上台后,更是欧盟里对俄最硬气的,带头推制裁。巴比什不一样,他当总理时就对援助持保留,觉得捷克小国,扛不起大头。专家丹尼尔·赫格杜斯直言,如果巴比什拉上那些疑欧党,捷克就成“反对派”,援助预算可能砍20%,转去国内补贴。乌克兰那边雪上加霜,本来欧洲援助就分担不均,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早走亲俄路,现在捷克要是跟上,中东欧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又成反乌克兰小圈子。莫斯科乐坏了,这等于在欧盟内部挖墙脚,削弱集体压力。 欧盟和北约的麻烦更大。欧盟靠统一对俄制裁维系团结,捷克要是变卦,能源禁运、关税壁垒就难推行。巴比什的交易式外交,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他过去跟欧盟讨价还价惯了,这次组阁一成,估计先保自家经济,再看盟友脸色。北约这边,捷克是东翼要塞,军队现代化全靠美欧援助,要是政府转向,部署计划就卡壳。赫格杜斯叫这“国际伙伴的噩梦”,因为中欧民粹抬头,波兰虽硬气,但孤掌难鸣,整个联盟对俄立场就松动。想想看,乌克兰战线拉长,欧洲能源价还高企,捷克这出戏一唱,布鲁塞尔得头疼好一阵。 当然,巴比什的回归也不是铁板钉钉。组阁得总统点头,议会辩论还得过关,反对派不会坐视。街头抗议已经起来了,亲欧民众举牌喊口号,担心国家滑向匈牙利模式。但现实是,经济这张牌太硬,选民短期内不会翻脸。长远看,这选举暴露欧洲老问题:经济压力下,地缘安全容易成牺牲品。捷克小国,夹在俄德之间,选民想过好日子,不想趟浑水。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