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战犯,他到功德林后就开始给战犯管理所

旧而久之 2025-10-06 21:16:30

1950年,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战犯,他到功德林后就开始给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摆资历,称自己早年是中共党员,参加过南昌起义,还创立了红一师,是党组织任命的秋收起义副总指挥,自己是走投无路之下不得已投靠蒋介石,而且自己应该算是投诚,希望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向党组织反应自己的情况,念在自己曾为中共出过力和投诚的份上将他释放。 1894年韩浚出生于湖北黄冈,早年就从事民主革命,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并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成为了中共党员,他也是电视剧《特赦1959》中叶立三的人物原型。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韩浚参加了东征战争,在1925年时被中共派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学习,从苏联学成回国后,韩浚被调到张发奎所部叶挺麾下当营长,继续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共在武汉秘密召开了五大商讨未来去路,4月下旬叶挺请韩浚负责中共五大安保工作,韩浚在安保方面极为认真谨慎,最终确保了与会的中共重要领导人毛泽东、董必武、瞿秋白等人的人身安全,使得中共五大得以胜利召开。 5月份盘踞宜昌的国军第14师师长夏斗寅公开背叛革命,宣布反对武汉国民政府继续与中共合作,随即夏斗寅率部要进攻武汉。 叶挺当即给韩浚下令,命他率所部一个营的兵力去阻击夏斗寅,最终韩浚巧妙运用战术只用一个营的兵力就击退了夏斗寅的一个师。战后贺龙和叶挺都称赞韩浚,贺龙还特意请韩浚帮助自己训练所部军队。 不久韩浚又调任张发奎所部警卫团担任参谋长,当时警卫团团长是中共党员卢德铭,韩浚与他关系处的非常好。 1927年7月,汪精卫又带着武汉国民政府背叛革命宣布反共,中共开始组织南昌起义,当时卢德铭和韩浚接到了两封电报,一封是中共要求他们宣布脱离张发奎所部起义,另一封则是张发奎要求他们率部回归九江指挥部待命。 在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卢德铭和韩浚最终决定执行中共指示,公开宣布脱离张发奎部起义,随即二人率部队参加南昌起义。 张发奎得知卢德铭和韩浚起义后,当即就命部队前往围剿,卢德铭和韩浚最终突破张发奎的围剿,率部队来到江西修水,并对部队进行了扩充,把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第1师。 为了得到党的指示,卢德铭和韩浚又冒险秘密来到武汉,与当时的中共湖北省委负责人向警予取得联系并会面,向警予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示他们回去组织部队进行秋收起义,向警予并以党组织名义任命卢德铭为秋收起义总指挥,韩浚为副总指挥。 在返回部队的途中,卢德铭和韩浚遭到了国军伏击,韩浚为了掩护卢德铭撤退被国军唐生智部抓捕,卢德铭后来率部队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发动了秋收起义,但在秋收起义后,卢德铭为了掩护毛泽东撤退壮烈牺牲。 韩浚被捕后被关押了两个多月,经黄埔军校同学保释最终才被释放出来,但他被释放后已经找不到党组织了,这也使得他最终脱党。 后来韩浚为了谋求工作来到广东陈铭枢部任职,但蒋介石早就知道他与陈赓都是黄埔一期学生里的中共党员,因此蒋介石就给陈铭枢写信,要求陈铭枢把韩浚押送南京。陈铭枢比较同情怜悯他,把蒋介石的信给他看,让他尽快离开广东,就这样韩浚被迫离开广东躲到上海。 此后韩浚与一些黄埔军校同学中反对蒋介石的人如徐会之、陈烈等人在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的指示下组成了黄埔革命同学会来从事反蒋工作。 但随着中原大战后,蒋介石的权力地位越发稳固,1931年邓演达也被蒋介石秘密杀害,这个反蒋的黄埔革命同学会也就随之解散,而韩浚的生活也进入了最为穷困潦倒之时。 当年蒋介石为了围剿红军,开始大肆笼络黄埔军校学生,他得知韩浚生活有困难后,当即就决定对韩浚进行物质笼络,他托人给韩浚转达口信:“黄埔学生犹如亲兄弟一样,过去一时气愤分开了。现在意见统一了,兄弟们还是一家人。只要你回南京,绝不歧视。” 蒋介石如此行为让韩浚大为感动,当即就去面见蒋介石,表现出悔恨醒悟的样子,最终他投靠了蒋介石。此后韩浚率部在京山县阻击红军,给红军造成了很大打击和伤害,他也由此越发受到蒋介石信任。 抗战爆发后,韩浚先后率部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湘西会战,为抗日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韩浚也凭借抗日战功晋升为国军第73军中将军长,抗战胜利后,73军成为国军内部十个美械装备军之一,是蒋介石嫡系心腹部队,韩浚也从反蒋斗士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将领。 1947年,蒋介石调韩浚带领73军前往山东与解放军作战,在莱芜战役中73军被解放军全歼,韩浚在部下裹挟下不得已向解放军投诚,随即韩浚成为战俘被关押起来。 韩浚被关押后一直称自己为中共早期做过贡献,加上算是投诚,请将他释放,但他说的这些未被党组织认可,随即他开始抵触改造,不过后来还是被战犯管理所工作人员所感化,最终又积极接受改造,并于1961年获得特赦。 特赦后的韩浚定居湖北武汉,并成为湖北省政协常委,最后于1989年去世,享年96岁。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旧而久之

旧而久之

旧而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