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还是其他任何战斗机,基本上都难以逃脱导弹的追击。 先说说,导弹这玩意儿的进化。上世纪的导弹,得靠载机雷达一直照着目标,就像大人牵着小孩走路,一旦载机被干扰,导弹立马就抓瞎。可现在不一样了,就拿美国的AIM-120D来说,弹头上直接装了小雷达,发射出去就不用管了,自己能追着目标跑,你战机往哪儿拐它跟哪儿。 更狠的是俄罗斯R-77M这种“双模制导”的,雷达制导不够,还加了红外制导。你要是用电子干扰骗它的雷达,它立马切换模式,盯着你发动机喷口的热信号追,根本甩不掉。 还有更绝的“复合制导”,飞行初段用惯性制导省能量,中段靠数据链跟载机或预警机通消息,修正方向,到了末段直接开主动雷达或红外制导锁死目标。全程无缝衔接,你战机想在哪个阶段脱身都难。之前看军事科普说,有些导弹甚至能“记忆”目标的飞行轨迹,就算你暂时躲进云层,它也能预判你接下来的路线,绕过去接着追,这哪是武器啊,简直是成精了。 再说说战机这边的困境,说多了都是泪。首先是速度,现代空空导弹随便就能到4-6马赫,换算下来一小时能飞5000到7000公里,而战机呢?巡航速度也就1-2马赫,就算开加力燃烧室,撑死了短暂到2.5马赫,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俄罗斯还有个R-37导弹,速度能到6马赫,追上现役任何战机也就几分钟的事儿,你刚发现被锁定,导弹可能都快到跟前了。 然后是过载能力,这玩意儿直接卡死了,战机的机动上限。导弹不用考虑驾驶员,能承受50G以上的过载。啥概念?相当于把50个你自己的体重压在身上,导弹照样能转得过来。可飞行员呢?最多只能扛9G,再高就会黑视,甚至昏迷,战机的机动动作自然就受限。你想靠急转弯甩导弹?导弹能比你转得更急、更狠,分分钟绕到你前面等着你。 有人说可以放红外诱饵啊,就是热焰弹,以前这招还管用,现在导弹早就学会“认人”了。比如R-77M的红外制导系统,能分辨出诱饵和战机尾焰的温度差异,你扔一堆热焰弹,它照样能精准锁定真目标,跟看穿障眼法似的。之前有视频拍到,乌克兰的战机放了一串热焰弹,结果R-77M根本没上当,直愣愣就把战机打下来了。 那咱们的歼20呢?作为五代机,隐身性能这么强,总该有点机会吧?说实话,难,但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只是别太乐观。歼20的正面雷达反射面积(RCS)也就0.001平方米,差不多一只麻雀大小,能大幅缩短敌方雷达的探测距离,理论上能更早发现导弹,争取规避时间。 可问题是,一旦导弹进入末段主动制导阶段,隐身的优势就会打折扣。导弹离得近了,就算你再小,也容易被它的小雷达抓住。更别说歼20的发动机尾焰还是会产生红外信号,只要被红外制导导弹盯上,照样麻烦。 不过歼20有个优势是超音速巡航,用涡扇-15发动机能以1.8马赫以上的速度持续飞行,这不仅能扩大自己的作战范围,还能在发现导弹后快速脱离“不可逃逸区”。就是导弹射程内最容易命中的区域。但即便如此,面对R-37这种高速导弹,想完全逃掉还是悬,除非能提前发现,并且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姿态。 更重要的是现代空战讲究“体系作战”,不是歼20单机在战斗。它可以通过数据链跟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共享信息,比如预警机提前发现敌方导弹发射,立马把坐标传给歼20,再让电子战飞机实施电磁压制,干扰导弹的制导信号。 可这招对双模制导导弹效果有限,你干扰了雷达,它还有红外,除非能同时干扰两种制导模式,不然还是白搭。之前以色列的F-35I就遇到过这情况,被伊朗的“霍克”导弹锁定,放了诱饵还做了机动,最后还是靠伴随的电子战飞机强电磁压制,才勉强逃掉,要是没有体系支援,估计也悬了。 那未来有没有破局的办法?也不是完全没有,只是现在还都在试验阶段。比如美国在搞的激光武器和微波武器,能在瞬间烧毁导弹的制导系统,让导弹变成“瞎子”。可问题是现在这些武器体积太大,只能装在大型平台上,比如军舰或者预警机,想装到战机上还得等小型化,这事儿没个十年八年估计成不了。 还有新型机动规避技术,比如改变机身姿态来降低红外信号,或者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干扰雷达波。中国在这方面也有研究,比如给战机涂特殊涂层,减少红外特征,但目前还没到实战应用的程度,效果怎么样还得看后续测试。 另外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给战机装AI系统,让它能实时预测导弹的飞行轨迹,然后生成最优的规避策略。毕竟AI的反应速度比人快多了,能在毫秒级时间内做出判断,理论上能提高逃生概率。但这也有风险,万一AI出故障,或者被敌方干扰,反而会帮倒忙,所以还得不断测试改进。 说到底,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战斗机被雷达锁定后能甩掉导弹吗?答案很明确,理论上有一丝丝可能,但实际操作中成功率极低。
俄罗斯终于明白了,要保护俄罗斯炼油厂,什么S-300,什么S-400防空导弹都没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