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电厂岌岌可危,印度要求中方出口电力设备:欧美多国沉默了! 印度私营煤电生产商

电影艺术鉴赏屋 2025-10-06 17:44:42

大批电厂岌岌可危,印度要求中方出口电力设备:欧美多国沉默了! 印度私营煤电生产商近期密集致信新德里,恳求放宽中国煤电设备进口限制,直言 “再不让进口,企业就要破产”。 这封落款 9 月 30 日的联名信里,企业们戳破了 “印度制造” 的尴尬:本土设备不仅产能跟不上,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2021 年印度出台设备进口禁令时,压根没算清这笔账。 当时喊着 “自给自足” 的口号,强制要求煤电项目用国产设备,可如今 48 至 50 吉瓦现役煤电机组,全是禁令前进口的中国设备在撑着场子。 这些设备稳定运行的数据摆在那,印度电力生产商协会却只能在 2025 年 6 月的信里含糊其辞,不提 “中国” 二字,只说 “唯一选择”。 2024 年的本土设备攻坚,成了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被寄予厚望的国企 BHEL 承诺交付 3 吉瓦国产机组,结果技术卡壳直接跳票。 同期 NLC 印度公司在奥里萨邦建 3200 兆瓦电厂,喊着 “印度制造” 口号,却花了 3500 亿卢比,比用中国设备多掏一倍成本。 印度工商联合会算过,禁令一年让全行业多花 1800 亿卢比,够建两座超临界电厂了。 2025 年 3 月印度煤炭产量突破 10 亿吨,看似缓解了资源焦虑,却挡不住设备危机爆发。 电力部门数据显示,22 吉瓦私营煤电项目因缺钱搁置,占现有装机容量的 10%。 这些项目若用中国设备,每 1000 千瓦成本能从 1.3 亿 - 1.4 亿卢比砍到一半,可禁令堵死了这条路。 更棘手的是,现役中国设备需要更换锅炉管等零件,本土造不出来,只能偷偷申请配额进口。 印度的能源刚需根本绕不开煤电。 2025 年数据显示,煤炭仍支撑着 74% 的发电量,能源结构里占比达 55%。 莫迪政府计划到 2035 年新增 97 吉瓦煤电装机,可本土供应商连 “2030 年前完工” 的承诺都不敢给,因为过去十年他们从没建过同等规模的新电厂。 2024 年预算给先进煤电项目拨 6000 亿卢比补贴,可技术不过关,钱砸进去也没声响。 当初逼中国停售煤电设备的欧美,如今集体沉默。 2021 年中国承诺 “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背后是欧美持续的碳排放施压。 可印度现在陷进去了,欧盟仍在推进碳关税,美国忙着卖自己的天然气,谁也没提帮印度解决设备难题。 倒是中国设备的性价比摆在那,连印度官员都私下讨论 “合资建厂换技术” 的可行性。 2025 年 10 月印度悄悄开了个口子:允许进口中国产锅炉管等关键部件,只是整机还捂着不让进。 这种 “半开放” 根本解不了渴,企业要的是完整设备降低成本,不是拆东补西的权宜之计。 有消息说政府在考虑 8 年技术过渡期,先让印度企业 “抄作业”,可时间不等人,不少电厂已经开始减负荷运行。 印度的困境,本质是战略误判撞上现实壁垒。 以为靠禁令能逼出本土产业,却没算到技术积累需要时间;以为欧美会帮衬,却忘了他们只谈环保不谈印度的能源刚需。 中国设备的竞争力从不是 “低价” 那么简单,而是全球供应链里的成熟度和可靠性 —— 这正是印度最缺的。 欧美沉默的背后,藏着双重标准的私心。 他们可以接受印度烧煤发电,却要中国为碳排放背锅;可以看着印度企业破产,却不愿放开自己的技术和设备出口。 这种 “只许州官放火” 的逻辑,印度现在该看明白了。 10 月 2 日腾讯新闻的报道里,印度大使被问起设备进口时,只说 “政府在评估”。 评估来评估去,拖垮的是一个个电厂,影响的是 74% 的电力供应。 或许印度该早点想通:能源安全不是靠口号堆出来的,而是靠靠谱的设备和务实的合作。 中国的立场其实一直明确:2021 年承诺的是 “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并非完全禁止设备出口。 关键要看合作是否符合双方利益,是否尊重市场规律。 印度若真放下执念,或许不用等到企业破产,就能找到破局的办法。 说到底,这件事戳破了两个真相:一是 “印度制造” 还没强到能替代中国设备,二是欧美的环保说教从来带私心。 信源:印度私营煤电生产商致信莫迪政府:想达标,中国设备是唯一选择——观察者网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电影艺术鉴赏屋

电影艺术鉴赏屋

关注我,关注娱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