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16骑在F-22头上,美军在中国家门口,遭遇了“耻辱一幕” 央视《必胜》

幽风绕林寻诗 2025-10-05 22:00:05

中国歼-16骑在F-22头上,美军在中国家门口,遭遇了“耻辱一幕” 央视《必胜》专题片里披露了这一幕。时间是在2024年,地点是东海上空。解放军飞行员李超大校,驾驶一架歼-16,与两架外军隐身战机遭遇。 对方试图挑衅,结果被正面压制。李超拉杆、桶滚、从F-22正上方倒飞掠过,瞬间锁定对方双机。那一瞬间,场面几乎是复刻了《壮志凌云》里汤姆·克鲁斯的名场面,只不过这次,风光的是中国飞行员。 要知道,过去三十年里,能让F-22这么狼狈的国家,没有。它是美国空军的门面,是所有飞行员心目中的“空中神话”。可这一幕之后,这个神话碎了。 细看时间线,事件几乎能对上号。2024年,美国第27、第525远征战斗机中队首次轮驻冲绳嘉手纳基地,带的正是F-22“猛禽”。而央视那句“这款战机此后再未出现在中国近海”,信息量已经够了。 F-35倒是常驻亚太,主要搞些巡航侦察,不怎么主动挑事,F-22可不一样,它是空优机,来就是为了压制你,可那次一碰,F-22直接吃了大亏,被歼-16锁定,近距离机动被反压制,一套动作下来,对面根本没法还手,只能掉头就走,后来再也不敢靠这么近,美军出勤一次成本那么高,不可能白白浪费机会,除非他们觉得风险大到不划算。 有人说歼-16能赢是飞行员胆子大,其实真正的底气是背后整个体系,隐身战机,以前都觉得只要雷达看不见,制空权就是自己的,东海那次,歼-16能锁定F-22,根本不是只靠机载雷达,背后是一整套反隐身网络在支撑,空警-500在天上织了一张大网,地面的米波雷达负责抓信号,数据链把所有信息实时汇总起来,隐身飞机再怎么玩花样,在信号融合判定面前都是透明的,美军那套“隐身突防”的战术,在解放军这套体系面前根本行不通,歼-16那一下压制,不光是飞行员胆子大,是后面一整个体系在给他撑腰。 李超敢在十几米的距离做桶滚,那真不是电影特效,中国空军飞行员一年飞200小时以上,顶尖的能到280小时,美军反倒掉下来了,维护预算紧张,飞机老化,训练时间降到了120小时,这个差距太大了,临场反应、能量管理、风险判断全都跟不上,训练时间差了一半,现场反应就慢一拍,中国飞行员早就不是过去那种“按航线飞”的老样子了,现在开歼-16的个个都是体系专家,雷达、电子战、战场节奏都门儿清,李超那一下,是技术,是肌肉记忆,也是战略自信。 有人问为啥不是歼-20出马,歼-20是我们的底牌,是杀手锏,不能随便亮出来,常规的巡逻、驱离任务就派歼-16,航程远,载弹多,信息化水平高,派出去什么事都能顶得住,这样既能对外展示实力,对内又不暴露自己的底牌,这就是成熟的表现,解放军现在不靠炫技,不靠摆谱,完全就是用对手的招式来反制你,战略上这份从容,比一两次的胜负更难得。 美军以前来亚太,飞一圈那气势全是“制空权巡逻”,现在连靠近都得算作风险,歼-16压住F-22,不光是一次技术展示,连心理优势都给打没了,正好赶上美国重返亚太那阵子,天天喊着第一岛链的空中优势,结果轮驻几个月就被一个桶滚给收拾了,整个战区都得重新评估,要是连F-22都能被锁定,那剩下的飞机还怎么玩。 F-22本身就是一个符号,是美国空军技术碾压的代表,隐身、推力、航电都是顶级的,结果遇上中国的歼-16,地位一下就反转了,空中霸权第一次在亚洲失灵,过去三十年,美军在中国家门口从来没丢过这种面子,这次连反应时间都没有,歼-16那记泰山压顶,就像一把锤子,狠狠砸在美国空军的骄傲上。 F-22还是贵,还是强,但它已经不再是神机了,美国空军自己心里也清楚得很,战场上比的早就不只是装备,体系、反应速度、胆量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电影《壮志凌云》里那个经典的倒飞镜头,汤姆·克鲁斯曾经是美国空军的象征,现在中国飞行员用一个现实版的动作,直接把这个符号给反转了,这一刻,不光是模仿,等于是一种接管,世界空军主导权的象征意义上彻底换了人。 歼-16骑在F-22头上,技术展示只是表面的,深层的是一个新秩序的开始,空中力量的重心开始往东边转移,美军还在算维护算经费,中国飞行员已经在实战对抗里练出来了,隐身神话和优越感那套东西,中国用体系和战术推翻了老规矩,那天,歼-16压下去的不是一架F-22,是整个旧时代的幻觉。 参考资料: 《解放军飞行员驾歼-16近距拦截外军隐形战机 央视披露细节》环球时报

0 阅读: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