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人反被讹 13天自证清白 9月14日,湖南桃源的尹先生骑摩托车送发烧孩子去医院。途中他听见呼救,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上。尹先生停车扶起老人,嘱咐路人送医后离开。他没想到,好心换来一场麻烦。 很快交警联系他,说他肇事逃逸。老人家属打来电话,索要三万元赔偿,还威胁追究刑责。尹先生反复解释自己只是帮忙,对方反问道,不是你撞的为什么扶人。家属几天里到医院吵闹,尹先生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应付指责。 为证清白,尹先生带着亲友查了附近二十个监控。十三天后,终于在五十米外一栋居民楼找到关键录像。录像显示老人自己地滑摔倒,尹先生根本没到现场。证据确凿,家属只轻描淡写说句对不起就走人。尹先生白白承受十几天精神压力,误工损失也没人赔。 这种事不止一例。中国司法大数据指出,过去五年老人跌倒纠纷中,近百分之二十四涉及诬陷。平均每四起就有一桩冤枉好人。约六成救助者能证明清白,其余可能背黑锅。 法律本来保护好人。《民法典》规定自愿救助不用担责。讹诈行为可能侵犯名誉权,甚至构成敲诈勒索。但现实中,救助者常常得自己找证据,公安往往当成民事纠纷,很少主动插手。 专家提议推广杭州做法。杭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诬陷者承担全部费用,并且实行举证倒置,由被救助方证明撞人。江西南城有个例子,警察主动调取监控,还一名扶醉汉的少年清白,讹人者被拘留罚款。 国外也有参考,德国好撒马利亚人法保护救助者。现在路边监控和行车记录仪多了,该好好利用这些技术。 尹先生说,一朝被蛇咬,十年不敢做好事。许多人见老人摔倒,先找监控或证人,甚至拍视频才敢帮忙。社会信任不能光靠道德呼吁,得靠制度保障。让好人不怕伸手,让讹人者付出代价,这社会才有温度。 参考资料 :央媒报道 中国司法大数据 杭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