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低调表态也隐晦地承认了“去美元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尽管俄罗斯在减少美元依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俄中贸易中本币结算比例已超过九成——但激进的本币结算策略在实践中已暴露出明显弊端。最典型的例证便是俄印石油贸易:俄罗斯因出口能源积累了天量的印度卢比,却因该货币国际流通性不足而陷入“卢比陷阱”,资金难以有效使用或投资,双方甚至一度退回到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人民币的流通性虽然相对较好,但俄罗斯收到的人民币主要用于对华贸易,无法在更广泛的国际交易中使用。印度政府还拒绝了俄罗斯提出的用人民币支付油款的建议,因为中印在货币国际化上存在竞争关系。这些现实问题迫使莫斯科的战略重点从激进的“抛弃美元”,转向务实地构建一个在美元体系之外、更具韧性和可操作性的多元结算方案。 从更深层次看,普京的“不去美元化”宣言是一场高明的战略叙述。它用“示弱”来伪装进取,用“澄清”来传递意图,用“坦诚”来修正路径。在面对特朗普的红线威慑与自身经济短板的双重制约下,普京的“改口”是必要的战术回撤。他刻意区分了“去美元化”和“反美元”的概念,强调金砖国家不会针对任何一个第三方制定此类政策。这种措辞上的微妙变化,反映了俄罗斯不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与特朗普政府正面冲突的考量,同时又将责任明确指向美国,暗示是美国自己把俄罗斯从美元体系中排除出去。 尽管普京在措辞上有所调整,但全球去美元化的趋势并未停止。从拉丁美洲到中东,多国都在探索减少对美元依赖的途径。巴西总统卢拉重申他支持为金砖国家贸易创建一种共同货币,东盟国家讨论了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的依赖。甚至石油出口大国沙特阿拉伯也表示,对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交易持开放态度。这些动态表明,尽管美元霸权地位依然稳固,但国际社会对货币多元化的需求正在增长。 普京的这番表态揭示了大国博弈中的现实主义逻辑:在面对无法正面对抗的压力时,战术性调整往往比硬碰硬更为明智。俄罗斯的去美元化目标未必改变,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节奏可能需要重新考量。只要美元与制裁捆绑的逻辑不变,俄罗斯推进货币自主的长期方向就不会逆转——只是从“高调喊口号”转向了“低调办实事”,在妥协中等待破局的时机。在大国博弈的复杂棋局中,公开言论往往是最不真实的战场,真正的较量隐藏在货币流动、能源交易和外交斡旋的静默深处。
普京的低调表态也隐晦地承认了“去美元化”进程中的现实困境。尽管俄罗斯在减少美元依
金旋你好的
2025-10-05 16:07:1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