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议会选举计票超过60%后,前总理安德烈·巴比什领导的右翼民粹主义党派ANO大幅领先。ANO目前得票率为37.6%。 此次选举标志着捷克政治格局的右倾化转折。ANO党以“捷克人优先”为口号,承诺取消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恢复燃煤发电并削减对乌克兰军事援助。其得票率较2021年选举提升1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中产阶级对通胀的担忧(捷克2025年9月通胀率仍达9.8%)及年轻选民对移民政策的抵制。巴比什提出的减税计划涉及将个人所得税率从15%降至10%,预计将消耗国库120亿克朗,但民调显示73%选民支持该政策。 巴比什对俄政策的暧昧态度引发欧盟警觉。尽管承诺维持欧盟成员国身份,但其领导的ANO党与匈牙利欧尔班政府密切合作,主张解除对俄能源企业制裁。目前捷克仍持有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7%的股权,2024年从俄进口液化天然气量同比激增240%。这种“实用主义外交”可能削弱欧盟对俄制裁的统一性,特别是巴比什明确反对制裁俄罗斯媒体,认为“信息战应通过对话而非禁令解决”。 选举结果将重塑中东欧地缘政治生态。ANO若组阁成功,捷克可能成为首个退出欧盟“乌克兰防务协调小组”的成员国。目前捷克向乌提供的主战坦克数量已从2023年的120辆缩减至45辆,且计划停止采购美制F-16战斗机。这种政策转向与波兰、斯洛伐克形成鲜明对比——三国2025年对乌军援总额同比增加37%,而捷克可能削减40%的军事预算。 巴比什的胜利折射出欧洲民粹主义与经济现实的双重困境。捷克选民用选票表达对绿色转型阵痛的不满,但ANO的能源政策可能使该国错失新能源发展机遇。更危险的是,捷克对俄态度的软化可能动摇欧盟制裁根基,特别是在俄乌冲突持续背景下,这种“选择性合作”将助长俄罗斯的外交空间。国际社会需警惕民粹主义政党以“保护经济”为名,行破坏国际规则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