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乌克兰欢庆对俄罗斯圣彼得堡方向一座“最现代化、规模最大”炼油厂的袭击,这座炼油厂

乌克兰欢庆对俄罗斯圣彼得堡方向一座“最现代化、规模最大”炼油厂的袭击,这座炼油厂的炼油能力据称占俄罗斯的6.6%,它在距离俄乌边界超过800公里的俄罗斯西北区域,但乌军无人机仍然抵达了那里。根据基辅的说法,乌军持续袭击俄罗斯炼油设施,已经导致俄罗斯40%的炼油产能受到影响,接下来乌克兰还要继续扩大这种影响。但与此同时,泽连斯基指责俄罗斯攻击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并声称这给冬季到来的乌克兰“加深了苦难”。 乌克兰对俄炼油设施的远程打击已形成系统性威慑。根据乌方统计,自8月以来,乌军通过“火烈鸟”巡航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对俄境内21座炼油厂实施45次袭击,累计瘫痪产能达8000万吨,占俄全国年炼油能力的38%。其中,基里希炼油厂作为俄西北战略枢纽,年产能1840万吨,因多次遭袭已彻底停工。这种“精准切断能源动脉”的策略,直接导致俄国内汽油价格年内累计上涨50%,柴油供应缺口扩大至每日15万桶。 俄罗斯的反击与防御短板暴露无遗。尽管俄军宣称击落73%的无人机,但乌军采用“蜂群战术”和民用无人机混编,使防空成本激增——拦截单架无人机需消耗价值300万美元的S-400导弹。更严峻的是,俄炼油厂核心设备依赖进口,修复周期长达6个月,而乌军每月可量产200枚“火烈鸟”导弹(成本仅为西方同类产品的1/3)。这种不对称消耗战已使俄能源出口收入同比下降23%,预算赤字扩大至GDP的5.2%。 泽连斯基将能源战视为“冬季决战”的关键筹码。通过打击俄炼油设施,乌方不仅削弱前线燃料补给(俄军日均柴油消耗量下降28%),更迫使俄从白俄罗斯进口汽油,形成战略反制。但这种“互毁式博弈”加剧了人道危机:俄境内加油站排队长达5公里,乌东居民被迫使用木柴取暖。国际能源署警告,若冲突持续,2026年第一季度全球油价可能突破150美元/桶。 观点:能源设施袭击虽具战术威慑,却可能引发“双输”局面。乌克兰通过远程打击重创俄经济命脉,但自身能源系统也因俄方报复性袭击损失40%产能。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短期内虽能牵制俄军,却难以扭转战场僵局。更深层的危机在于,能源战外溢效应正推高全球通胀,加剧发展中国家能源贫困。若国际社会无法推动有效斡旋,冲突可能演变为拖累全球经济的“能源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