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和必拓宣布投资5.54亿美元扩建南澳铜矿,这帮澳大利亚人,吃着中国的饭,还要砸中国的锅,谁给他们的胆子?说真的,我越想越来气。 必和必拓这家公司,明明知道中国市场对他们多重要,却还敢这么嚣张。 他们每年向中国出口价值超千亿美元的铁矿石、煤炭和天然气,占澳大利亚对华出口总额的近40%。 可你看他们最近干了什么?一边赚着我们的钱,一边跟着美国的地缘政治指挥棒转,甚至考虑把铁矿石这种大宗商品纳入“关键矿产清单”,摆明了是要把商业行为政治化。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决策了,背后分明是一场地缘政治算计。 必和必拓刚刚宣布投资5.54亿美元扩建南澳铜矿,这已经是他们近期一系列铜矿布局的最新动作。 早在2022年,他们就花了96亿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铜生产商OZMineralsLtd.,今年又联手伦丁矿业搞了个41亿加元的收购案,目标直指南美的铜矿资源。 你看他们CEO韩慕睿说得够直白了——铜是实现全球脱碳所必需的重要金属资源。 这就是在赌未来几十年能源转型对铜的需求会爆发性增长。 但你仔细想想,必和必拓这么拼命囤积铜资源,真的只是为了商业利益吗?澳大利亚资源部长玛德琳·金最近放风说要重新定义“关键矿产”,不再只看稀缺性,而是强调“地缘战略重要性”。 她甚至毫不掩饰地提到中国对镓和锗的出口管制,暗示澳大利亚也要学会用资源作为筹码。 这种思维转变很危险,等于把原本市场化的矿产贸易硬生生变成了政治工具。 说实话,必和必拓敢这么玩,就是因为掐准了我们现在还需要他们的资源。 看看数据就知道,中国进口的铁矿石有超过60%来自澳大利亚。 这种依赖关系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经过几十年全球化分工自然形成的供应链格局。 但问题是,当对方开始把这种相互依赖武器化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做长远打算了。 你可能会问,必和必拓不怕失去中国市场吗?其实他们自己也矛盾得很。 一方面跟着美国政府的地缘政治指挥棒转,另一方面又拼命想维持在中国市场的存在。 他们的股东构成就说明问题——最大控制国是美国而不是澳大利亚,JP摩根和花旗这些美国金融机构占了大头。 所以你看他们在中美之间的摇摆,本质上就是资本利益与国家战略的撕裂。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 这两年中澳关系正在回暖,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刚刚会见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吉思德,双方都同意深化矿业合作。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孙芳安也明确表示要为中国矿企打造良好投资环境。 这种外交层面的互动说明,两国都在努力寻找平衡点。 但光靠外交表态还不够,关键还是要改变现有的资源依赖格局。 就像当年中钢协负责人说的,要摆脱对“两拓”的高度依赖,必须要有战略性布局。 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件事——加快国内钢铁企业整合,增强国际话语权;拓展多元化的供应渠道,比如开发俄罗斯和印度市场;更重要的是加大海外资源投资,提高可控矿石资源比例。 说到这个,我想起个有意思的对比。 2007年的时候,我国企业海外可控铁矿石资源只占进口量的13.48%,而日本钢铁企业能达到60%以上。 这种差距正是我们需要追赶的地方。 好在现在情况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中国矿企开始走向全球,就像紫金矿业在澳大利亚诺顿金田的成功合作案例所展示的那样。 必和必拓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短期内可能确实能给我们制造麻烦,但长远看反而会加速我们的自主进程。 就像新能源领域一样,当初西方在光伏技术上卡我们脖子,结果逼出了全球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现在矿产领域可能也在经历类似的过程——压力正在变成转型的动力。 我觉得这件事最值得讨论的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中澳之间的资源贸易关系到底会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持相互依赖,还是逐渐脱钩?必和必拓这种政治化的商业决策,最终会伤到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自己的看法。
中方各大港口如临大敌,严查必和必拓铁矿石,一律不予接收!看来,中方是铁了心要
【10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