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说话时瞬间反应能力》记得在小时候,总是被身边的人说反应慢。同样一个问题

光亮情感 2025-10-04 22:34:26

《如何提高说话时瞬间反应能力》

记得在小时候,总是被身边的人说反应慢。同样一个问题,其他同学都可以快速给出答案。到了我这里一定是慢吞吞的——因为理解不了老师在说什么。

到了工作的时候,似乎也没有太多改变。在工作群里,一定是最不会说话的那一个。

反而是二十七、八岁之后,才渐渐开始变得对答如流。

有次给时尚集团做新媒体的演讲,最后到了互动阶段,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的反应能力会这么快?」

那会儿才忽然发现原来小时候的缺点,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改变。

前不久后台恰好又有朋友发来私信,问我如何提高说话时的瞬间反应能力。

今天这篇文章,算得上是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1.

多读你读不懂的书,多去学习需要费脑子思考才能领会的知识。而非沉浸在碎片化与情绪化的信息洪流之中。

你可以一天到晚刷新短视频或者知乎,你享受着信息给你带来的快感并且欲罢不能。表面上看是高强度的信息摄入,但实际上你并没有收获任何超出你认知的东西。因为快感的本质,就是「立刻就得到什么」。这与真正的收获规律并不相符。

你只有春天种下种子,耕耘,浇水,辛勤的劳作,才能在秋天等来果实。收获一定是需要时间的,是痛的,是延迟而来的。

如同你可以从早晨走路到晚上,看似是在不停的「运动」,但你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强壮,因为你并没有进行超出你目前能力范围的活动。

想要增加肌肉,你必须去做那些你在2分钟之内就会力竭的活动。

想要让你的认知变得更敏锐,你必须去摄入那些你在30分钟之内就会学不下去,或者读不下去的内容。

事实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反应力的训练。

当你可以举起100公斤重量的铁块时,再扛起10公斤的水桶就会变得毫不费力。

当你可以用更快的速度读懂一本巨著时,再回应日常的沟通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2.

注意你的呼吸。

当你可以练习让自己在呼吸缓慢且顺畅的状态下讲话,你的头脑就会变得极为醒觉,同时带有强大的安定力。

事实上,你现在就可以做这个实验:通过一次深呼吸去感受你思维的状态。它是变得更轻盈,还是更沉重?

呼吸的快慢和心率直接相关。而心率的快慢,则直接影响着你头脑的活动。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解释心率相对慢下来对头脑的好处,无论是心率变异度升高对前额叶的影响,还是你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所带来的放松反应。

但归根结底无非是「能量」。

你的头脑会因此得到更多能量,反之它就会涌向你的原始脑和四肢。

你的能量在哪里,你的结果就在哪里。

当头脑失去了更多的能量供应,你就会在「物理」层面上变笨。

越是急着回应的时候,越是慢下来。

这不符合直觉,但却遵循着生物的规律。

3.

如果你在生活里接触过那些「失聪」的人,你会察觉到这样一件事:原来当一个人听力渐渐消失之后,慢慢也就不会说话了。

听,是说的基出;说,是听的反应。

而你对话时的回应能力,有60%是由你的倾听能力决定的。

听别人讲话,一个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要让别人把话说完。

不要急着回应。

要去试图捕捉完整的信息。

字连缀成词,词连缀成句,句连缀成段。段落与段落,才能够组成完整的信息。

你在听到完整信息之前的任何一种回应都会是片面的。

除此之外,给对方说话时间的同时,也给了你思考和呼吸的空间。

4.

增加你的运动量。

运动可以让你的思维更敏捷,这一点已经被科学无数次的证明过了。

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方面,运动可以让你分泌感觉良好的多巴胺和血清素,让你内心里被积压的情绪能量通过运动释放出去。这意味那些让你发挥头脑潜力的阻碍得到了清除。

另一方面,你的头脑其实是一个强大的生物探测器。一旦你的身体出问题——譬如肌肉的退化,那么它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你的思维方式。从进取到退缩,从自信到畏惧。

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生存策略,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事实上,这就是为什么你很难在那些身弱的人身上感知到强大的气场——一个人的气场强,一定也同时意味着身体强。

还有一方面,则是运动可以让你的头脑得到真正的休息。

你的肌肉需要劳逸结合,才可以更好的工作。事实上,你的头脑也是同样。

让肌肉休息的最好方式是睡觉。

让头脑休息的最好方式,则是让你的能量更多涌入肢体。

如果你想要快速提高瞬间反应能力,那么每周为自己增加3-4次,每次30分钟-1小时的锻炼,是最立竿见影的方法。

5.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在故事里,对白占据着故事几乎大半的篇幅。

在生活里,对话也是相似的比例。

海明威在给后来者建议的时候曾说,如果你不知道写什么,那么就多写对白。

而关于对白,再也没有人比罗伯特.麦基所表达得更准确:

「不论内心想的,嘴上说的,属于内在思想或对世界说的话,所有言辞均是内在行动的外在实现。

所有说话都是回应需求,带着目的,实施行动。

言辞无论多模糊或多轻飘,没有角色会无缘无故地跟别人甚至自己说话。

所以,在角色的每句台词之下,作家都必须创造出一种欲望、意向和行动。

那个行动就会成为我们称之为对白的言语策略。」

这是最后的练习。或者也是最终极的练习:

在对话的时候,试着把自己摆在作家的角色。而正在对话的人——也包括你——是你笔下的人物。

每个人物在讲话的时候,都必然带着目的。

那么,你的目的是什么?TA的目的又是什么?

这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需要你不断的思考、推敲、揣摩。

因为人们会隐藏——你会隐藏自己的目的,对方也会。

当你能够做到知己知彼,也就做到了百战不殆。

0 阅读:0
光亮情感

光亮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