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100年也造不出来,我们开天价他们也只能乖乖购买!”1993年,由于技术

小斌斌说科技 2025-10-04 13:51:06

“给中国100年也造不出来,我们开天价他们也只能乖乖购买!”1993年,由于技术原因,中国花费了3.8亿美元从欧美购买了一台燃气轮机。可是,短短25年后,中国成功打破了欧美长达70年的垄断,成功制造出了燃气轮机的一级静叶。

在江苏连云港的一个燃气电站里,一台国产大功率燃气轮机正不停工作,每小时能给周边城市供 20 万千瓦时电 —— 这相当于 20 万户人家同时用 1 千瓦电器的量。

要是放在十年前,想给这样的机器换个核心零件,得提前半年跟欧美企业打招呼,而且对方报的价,比实际成本高 40%,咱们还得乖乖接受。

但现在不一样了,这台机器上 5 万多个零件,98% 都能在国内买到。

就说加工叶片上小孔的设备,浙江有家民营企业造的,比德国的还精准,价格却便宜 35%。

为啥变化这么大?

关键是咱们突破了一个叫 “一级静叶” 的零件技术。

2018 年之前,全世界能造高端静叶的企业不超过 5 家。

咱们想买,不仅得先付全款,还得排队等,更过分的是,还得签 “不许自己修” 的条款。

上海有家电厂就吃过这亏,曾经因为一个进口静叶坏了,机器停了 21 天,光停工损失就超 8000 万元,换这个零件的钱,能买 30 辆家用轿车。

这静叶难造到啥程度?

首先得用特别纯的镍基合金,纯度要到 99.99%,冶炼时得 72 小时盯着温度,误差不能超 2℃,不然材料就废了。

其次,叶片壁特别薄,只有 0.3 毫米,还得打 400 多个小孔用来冷却,孔的垂直度误差不能超 0.01 毫米 —— 这比头发丝直径的五百分之一还小,稍微偏一点就没用了。

为了造出这零件,咱们走了 “先搞材料、再搞设备” 的路子。

太原钢铁集团组了 200 人的团队,光调整合金成分就试了 137 次,最后搞出的合金,在 1300℃的高温下,比欧美同款结实 8%。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也给力,研发出专门打小孔的机器,效率比以前高 3 倍,废件率从 25% 降到了 1.2%。

除了静叶,燃烧室的 “熄火问题” 也难住了研发团队两年。

机器负荷突然从满负荷降到三成时,燃烧室内的气流会乱晃,容易让机器熄火。

后来团队在燃烧室装了 36 个微型压力传感器,实时盯着气流变化,最后优化出一种 “双旋流喷油嘴”,还拿了 12 项专利。

2023 年,装了这技术的 “太行 110” 燃气轮机在辽宁营口电厂测试,经历 7 次负荷骤降都没熄火,比美国 GE 的同类机器表现还好。

国家层面也帮了大忙。

2015 年启动了 “两机专项”,投了 120 亿元,还搭了个平台,让主机厂、配套厂和科研院所一起合作。

以上海电气为例,原来给它供货的企业只有 32 家,现在变成了 217 家。

江苏有家造轴承的厂,以前只造普通轴承,跟上海电气合作后,现在能造耐 1200℃高温的轴承,还卖到了意大利、韩国。

这么一来,国产燃气轮机里 “中国造” 的零件占比,从 2018 年的 58% 升到了 2024 年的 92%,采购成本降了 40%。

现在国产燃气轮机用得越来越广:广东大鹏的天然气接收站,用国产机器每天处理 600 万立方米天然气,比进口机器省 5% 的气。

在国际上,咱们的机器也挺受欢迎。

俄罗斯北极有个 LNG 项目,因为西方制裁买不到美国机器,就找咱们买了。

为了适应北极 - 45℃的极寒天气,咱们专门加了低温防护系统,欧美企业做这事儿得收 2000 万美元,咱们不仅免费做,还把交货时间从 18 个月缩短到 10 个月。

国产燃气轮机带来的好处不止这些:现在发一度电的成本,比 2018 年降了 0.12 元,全国一年能省 300 多亿元电费;

还带动了 120 多个相关产业,创造了 8 万多个高端工作岗位。

以前欧美企业说了算,想涨价就涨价,现在咱们靠自己的创新和合作,不仅抢回了市场,还掌握了话语权。

这事儿也证明了,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只有自己研发,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得住脚。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296

评论列表

明日边缘

明日边缘

2
2025-10-04 15:18

98%国产了,还有2%的零件是什么,重不重要,会不会被卡脖子?

小斌斌说科技

小斌斌说科技

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