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美国国会议员对美国人说,请记住!日本在中国杀害100万人的时候,有54.4万人是在美国帮凶下被杀死的!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沉重的控诉,当日本在中国杀害100万人时,其中超过一半,是在美国支持下被杀的,起初听起来像夸张的情绪发泄,但深入查证后才发现,背后的数据相当真实。 1937年至1940年期间,日本所进口的战争必需品中,来自美国的部分竟占据其整体需求的54.4%,这个比例里包括石油、废钢铁、铜、机床和各种用于制造武器的关键材料。 这些东西从加州、匹兹堡、德州的港口出发,经太平洋运往日本,最后变成了战场上的子弹、炸弹和坦克。 美国人自己也算得很清楚,商务部的官方统计和出口清单上,年份和货品,列明,没有回避,尤其1938年之后,日本的资源供应几乎全仰赖美国,一旦断供,日本就无法维持战争节奏。 所以这个“54.4%”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铁打的账目算出来的,教育家陶行知当年去美国访问,离开时说,我若被炸死,不要忘了,我身体的54.4%是你们炸的,这句话不是比喻,是控诉。 日本用这些材料制造出零式战斗机、重炮、高爆炸药,再装上船,送到中国沿海,上海火车站的废墟、南京城的血水,很多就是这些材料堆起来的。 日本全面侵华之后,中国被打得节节败退,而美国政府口头上说“不选边站”,行动上却该卖的东西一样不落地送到了日本手里。 1937年“七七事变”后,罗斯福签署《中立法》,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国运送军火,听上去像是公平对待中日,实际上是把被侵略的中国和侵略的日本放在了一个秤上。 问题是,中国当时根本没能力自己运货,靠的就是租美国商船;而日本自己有庞大的海运能力,一点没耽误。 更现实的问题是,在日本已经封锁中国沿海的情况下,中国哪怕买到了美国货,连运都运不回来,换句话说,这个“中立法”,等于一刀砍断了中国的物资命脉,却没对日本造成多少麻烦。 美国人自己也明白得很清楚,这年下半年,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额度直接腰斩,而日本的订单却蹭蹭上涨,石油、铜、钢铁、机械一个都不少。 蒋介石和宋美龄多次请求美国政府停止向日本出口关键军用品,尤其是钢铁和汽油,但都被拒了,宋美龄气到公开发文,说美国一边不让中国买枪,一边却把汽油和武器大把送去日本,这是在帮凶杀人。 那年,美国对日出口中,有超过一半是军用物资,还包括五百多万吨石油,按战时统计,日本陆军空军大部分行动都靠这些石油支撑,这不是中立,这是做买卖,而且是血淋淋的买卖。 美国并不是一开始就打算和日本为敌,相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政府和企业觉得日本的野心不会威胁到自己,甚至还可能牵制苏联,是个可以合作的“东亚棋子”。 这套想法让他们在1939年到1940年期间对日本敞开大门,继续出口大量军用物资,那时美国内部虽有反对声音,但在巨大利益面前,大多数人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历史账本不会说谎,光是1939年,美国对日军用物资出口额就超过1.8亿美元,占了当年总出口的86%。到了1940年,这个数字是1.9亿,仍然占比超过八成。 这些物资里包括废钢、生铁、石油、镍、铜、钨,全部是日本军工急需的原材料,更讽刺的是,洛克希德等公司还为日本提供飞机制造技术,可以说,日本军工系统有一半靠的是美国工业撑起来的。 这期间中国得到的支援却极其有限。最多的一笔《桐油借款》,也不过2500万美元,还附加了各种苛刻条件,甚至不许买军火,两边的对比摆在那里,谁在喂养野兽,谁在被冷落,清清楚楚。 美方直到1941年才开始管制石油出口,可为时已晚,日本已经囤积完毕,并计划南下东南亚抢夺资源,进而偷袭珍珠港。这一刀劈下来,美国终于惊醒,但这只“虎”,是他们自己一手喂大的。 中日之间的战争有过很多回合,从白江口打到甲午、再到全面抗战,鲜血几乎浸透了整个东亚的历史书页,但在这条漫长的时间线上,1930年代的那段中美“非敌非友”的特殊关系,才最值得回头反省。 美国本可以更早出手阻止战争升级,可他们选择了沉默和交易,把自己利益摆在最前面。 这并不是说美国没有后来做出贡献,珍珠港之后,他们的确成了中国的盟友,援助、空军、培训、物资都陆续到位,中国的抗战能撑到胜利,他们帮了大忙。 这一点,中国人记得,也不会抹去。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日本每在中国杀死100万人,其中54.4万就是美国资本害死的!”)
[点赞]美国副总统今年曾暗示中国,如果不接受关税就考虑战争,谁料音未落,中国高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