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1年,牢头丙吉挑选了两个刚生育完的女囚,两个人都很害怕,她们担心就要受刑,但是丙吉抱来一个婴儿交给她们,对她们说:“替我把婴儿养大,就饶你们一命!”[月亮] 公元前91年,长安郡邸狱内,阴寒湿气弥漫。昏暗幽僻处,一场秘而不宣的交易正悄然上演,似有暗流在死寂中涌动。 狱官丙吉心怀善念,将甫一降生的男婴,轻柔而郑重地置于两位女囚胡组与郭征卿怀中,仿若托付了一份生命的希望。条件直白得可怕:“养大他,就饶你们不死。” 这根本不是什么温情托付,而是一场赌局。在太子刘据一族被血洗的恐怖氛围里,用一个婴儿未来的命,换两个女人当下的命。这桩交易,既有人性微弱的光,也写满了生存的冰冷账单,远比史书上一个“义”字要复杂得多。 发起人丙吉,本身就是个矛盾的集合体。你竟质疑他并非大好人?这实在荒谬至极。毫无疑问,他定然是彻头彻尾的大好人,不容置疑。 为了保护这个皇曾孙,他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自掏腰包给婴儿和乳母加餐,孩子病重时,也是他自己花钱请医生。 后来汉武帝下令屠尽狱中囚犯,是丙吉死死顶住大门,硬是拖到天亮大赦令传来,救了全监狱的人。这种付出,是实实在在的善良和勇气。 但你也不能忘了他另一面。史书说他“处事狠,也细”,是个在残酷体制里混得开的狠角色。他挑中两个刚生过孩子的女死囚当乳母,这步棋就下得极其精明。 这等于用两条马上要消失的命,去保一个极具潜在价值的命,这是最优的资源配置,背后是一种冷静到近乎无情的盘算。所以,这场交易的开始,既有理想主义的闪光,也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算计。 对于被卷进来的胡组和郭征卿,这个婴儿的到来,让她们的身份彻底变了。她们不再是等死的犯人,而是一个脆弱生命共同体的核心。在牢里,婴儿的每一声啼哭,既是生命的呐喊,也是提醒她们“活命合同”依然有效的信号。 她们的动机,与其说是母性泛滥,不如说首先是求生欲。孩子发烧拉肚子,她们比谁都急,因为孩子的命直接和她们的命捆绑在一起。 她们眼里的光,是想活下去的光。但奇妙的是,就在这种纯粹的利益关系里,人性的温存还是悄悄长了出来。她们会在日复一日的喂养中,低声哼起家乡的调子。这种情感,让这场冷冰冰的交易,渐渐有了温度。 很多年后,这笔交易终局,三方的命运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岔路,简直是一个关于阶层与命运的寓言。 被救下的婴儿刘病已,后来逆天改命,坐上龙椅,开创了“孝宣中兴”,人生从地狱直达巅峰。 发起人丙吉,在刘病已登基后的十数年间,缄口不言,绝口不提往昔救命之恩。他这般淡泊名利、隐功不宣的高尚品行,着实令人感佩。 你可以说他品格高尚,也可以说他深谙政治生存之道。直到有个宫女冒领功劳,这事才被揭开,他才被封侯拜相,成了麒麟阁上的功臣,名垂青史。 而那两个最底层的执行者,胡组和郭征卿呢?孩子一交出去,她们的利用价值就消失了。她们被释放,然后就彻底消失在历史里,“去向无人知晓”。她们的名字,只成了这个传奇故事的一个注脚。 信源《汉书·卷八·宣帝纪》
公元前91年,牢头丙吉挑选了两个刚生育完的女囚,两个人都很害怕,她们担心就要受刑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04 11:49:54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