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昨天半夜给我打电话:“明早要是你大哥问你借钱,你千万别借给他,他生意赔了欠了一屁股债。” 我妈说完,就挂了电话。我躺床上回忆了半天,大哥是我大伯家儿子,比我大三岁。 大哥上学成绩不好,初中毕业以后就闯社会了。我妈管我管的严,我没有零花钱,都是大哥赚钱偷偷接济我,给我买好吃的。 躺床上翻来覆去到后半夜,那些被大哥接济的片段总冒出来。小学五年级那次学校组织春游,他想买个印着卡通图案的新书包,磨了妈妈好几天,妈妈总说“旧的还能背,别乱花钱”。 春游前一天傍晚,大哥突然蹲在他家楼下,从工装口袋里掏出个蓝色双肩包,边塞给他边说“店里搞活动送的,我一个大男人用不上,你拿去春游”。 后来才从大伯母嘴里知道,那是大哥在餐馆当学徒,攒了半个月饭钱买的,根本不是什么活动赠品。 大哥刚闯社会那几年过得苦。 16岁去邻市餐馆当学徒,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择菜、洗碗,晚上要等客人走光了才能收拾下班。有次大哥回村,他看到大哥手上全是裂口,有的还渗着血,大哥却笑着把攥热的五块钱塞给他,说“攒着买冰棍吃”。 那时候他妈妈管得严,连买练习本的钱都要一笔一笔算,要是没有大哥偷偷给的这些钱,他都没法跟同学一起凑钱买漫画书,更别说偶尔能吃上一次肉包子。 后来大哥学了水电维修,跟着师傅跑了两年,攒了点钱,在镇上开了家小建材店。开业那天,大哥特意来接他去吃饭,席间不停给他夹菜,说“以后你要是装修房子,哥给你算成本价”。 那时候大哥的生意做得顺,逢年过节回大伯家,总会给她妈妈带些营养品,给家里的小辈买零食,一点没因为自己日子好了就忘了亲戚。 谁也没想到,去年建材价格忽涨忽跌,加上几个工地结款慢,大哥的资金链突然断了,为了周转,不仅抵押了家里的房子,还跟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 知道妈妈不让借钱,不是狠心,是真的担心。前阵子他刚换了工作,手里攒的那点钱,是妈妈反复叮嘱要留着应急的。 妈妈前几天跟大伯母聊天,听说有亲戚借了钱给大哥,到现在都没要回来,还被催债的人骚扰过。妈妈怕他刚工作没根基,要是钱借出去要不回来,以后遇到事没个保障,才会半夜急着打电话提醒。 第二天早上七点多,门铃响了。 开门一看,果然是大哥。大哥比上次见瘦了一圈,头发乱糟糟的,身上的外套还是前年买的,手里提着一袋不太新鲜的苹果,局促地站在门口,半天没好意思进来。 坐了没十分钟,大哥才搓着手,声音低低地说“你要是方便,能不能借我点钱?工人工资该发了,我实在没办法了”。 看着大哥眼角的红血丝,想起小时候大哥把仅有的一块红烧肉夹给他的样子,又想起妈妈半夜电话里的叮嘱,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揪着。没提妈妈的话,只问“你需要多少”,然后拿出手机转了过去。 大哥接过转账提醒的短信,手都在抖,反复说“等我把结款要回来,第一时间还你”。拍了拍大哥的肩膀,说“不急,先把工人工资发了,把日子稳住”。 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没骂我,只叹了口气说“你这孩子,跟你爸一样心软”。没跟妈妈辩解,却清楚记得,当年要是没有大哥偷偷接济,他的童年会少太多温暖。亲情从来不是算得清清楚楚的账,妈妈的提醒是出于保护,而他的选择,是记着那些曾经被温暖的日子。 真正的亲情,从来不是在顺境里互相热闹,而是在难的时候,能想起对方曾经的好。妈妈的担心没错,不过也不是冲动,不过是把当年大哥给的温暖,在他需要的时候,悄悄还回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半夜突然接到我妈电话,上来就急着嘱咐:“明天你大哥要是找你借钱,一分都别给!他生
【9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