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吹捧杨贵妃,竟然为她写下一首28字的肉麻情诗,开篇两句人人会背。 唐宫里头

寒星点墨海渺 2025-10-04 01:59:16

李白为吹捧杨贵妃,竟然为她写下一首28字的肉麻情诗,开篇两句人人会背。 唐宫里头,牡丹花开得正艳,一位剑眉星目的诗人被叫来,皇帝点名要他夸赞爱妃。谁知这首短诗开头两句一出口,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句子。可这背后的宫廷生活,藏着多少盛极而衰的苗头?那诗人李白,又会怎么卷进这股旋涡? 李白入仕那会儿,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唐玄宗正迷着宫中享乐,诏书一下就把李白从民间拉进翰林院,当了供奉。这职位听着体面,其实就是宫里宴会时随时待命,皇帝兴起就得现编现写。 李白早年游历四方,见过太多百姓苦日子,本想借官位干点实事儿,谁料进了宫门,日子过得像个应声虫。 天宝二年左右,宫里引进新品种牡丹,皇帝带着杨贵妃去兴庆宫看花,顺手就把李白召来,要他以此为题,专夸杨贵妃。 李白这人,诗才一流,平时写得都是大江东去、飞流直下的豪情。可这次是奉旨填词,哪有不从的道理。他三下五除二,就写出三首七言乐府,总共二十八字。第一首直奔主题,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开头两句,用牡丹比杨贵妃的美,把人夸成天上仙子,肉麻得让人牙酸。可搁在当时宫廷氛围里,这叫投其所好。 第二首接着说,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得巫山十五远,岂知夭夭是杨妃。 第三首收尾,在天一笑空群仙,笑比江梅更不闲。明朝逸兴还来此,邀我共踏洛川溪。 这诗一写完,皇帝乐坏了,杨贵妃也跟着高兴,当场就赏了李白不少东西。宫里乐工马上把这词谱上曲子,唱得满殿回荡。 李白呢,表面上谢恩,心里估计五味杂陈。他本是想为民做主,结果天天围着这些花前月下转。 说到底,杨贵妃这人,出身不高,本是寿王李瑁的妃子,天宝四年才正式封贵妃。 她进宫后,仗着皇帝宠爱,日子过得奢侈无比,宫里养马养梨园弟子,还拉着哥哥杨国忠当宰相。杨国忠这家伙,专权误国,卖官鬻爵,搞得朝政乌烟瘴气。 这些事儿,李白在宫里待着,肯定看在眼里。 李白在翰林院没待多久,天宝三年,他就因为宴会上喝高了,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被皇帝一脚踢出宫。 罢官后,他南下江淮,继续浪迹天涯,写他的大赋长歌。谁知这宫廷的纸醉金迷,没过几年就露了馅。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起兵叛乱,直扑长安。 皇帝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一路西行,到马嵬驿时,士兵们忍无可忍,先宰了杨国忠,然后逼皇帝赐死杨贵妃。 杨贵妃用白绫自缢在佛堂梨树下,年方三十八。 回过头看,李白的这首《清平调》,表面上肉麻,骨子里却戳中了盛唐的软肋。诗里那牡丹花艳,映衬的其实是宫廷的腐朽。杨贵妃兄妹专宠,耗费民脂民膏,百姓日子苦哈哈,边关却空虚无力。 安史之乱一爆发,全国跟着遭殃,多少人家破人亡。 李白写诗时兴许没想那么多,可这事儿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得警惕那种脱离群众的奢靡作风。

0 阅读:0
寒星点墨海渺

寒星点墨海渺

寒星点墨海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