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男子年入35万却两次起诉离婚,妻子晒账单喊冤:“我和娃一月花不到2500!”直到女儿的兴趣班清单曝光,大家才懂他的苦。 重庆的老周(化名)拿着第二次离婚起诉状,指尖泛白。结婚14年,他从月入5000的打工仔拼到年入35万的技术主管,可如今连银行卡余额都凑不齐5位数——妻子林女士(化名)晒出的“节俭开支”,在他眼里全是压垮婚姻的稻草。 8月下旬,林女士把家庭账单发到网上,字里行间满是委屈:“我和女儿一个月花不到2500!他年入35万,却要跟我离婚,只给1500抚养费!”账单里写着,两个月固定开支14304元,老周转了19000元,剩余4696元当生活费,平均到每月确实不到2500。为了证明自己节俭,她还晒出网购记录:几十元的T恤、百来块的运动鞋,连女儿的袜子都是拼团买的。 可老周看到这些,只觉得心累。“她没说的是,女儿的兴趣班一个月就要6000多!”老周跟朋友吐槽时红了眼,“舞蹈、钢琴、画画、自由搏击,光学费就占了我工资的一半,还有钢琴考级费、舞蹈演出服、搏击护具,哪样不要钱?”去年年底,老周想存点钱应对失业风险,跟林女士商量停掉两个兴趣班,没成想她当场翻了脸:“别人孩子都学四五个,我女儿少学一个就输在起跑线!你赚得少还怪我花钱?” 这不是两人第一次因为钱吵架。结婚14年,林女士没上过班,家里大小开销全靠老周。前几年老周收入低,两人挤在出租屋,林女士还能省着花;可自从老周年薪突破30万,她的消费观彻底变了——女儿的书包要选进口的,文具要跟班里富二代同款,就连周末去公园,都得租几百块的露营装备“不丢面子”。 老周算了笔账:每年35万收入,扣除房贷6万、女儿兴趣班7万、家庭固定开支(水电、物业费等)3万,再加上林女士买护肤品、跟闺蜜旅游的钱,一年下来一分不剩,有时还要靠信用卡周转。“去年我妈住院要交押金,我找同事借了2万,她居然还说我‘小题大做,亲戚能凑’!”老周说,那一刻他彻底寒了心。 今年年初,老周第一次提出离婚,林女士哭着闹着不肯签字,说他“有钱就变心”;直到8月,老周第二次起诉,她才慌了神,开始晒“节俭账单”博同情。可她没提的是,自己上个月刚买了套3000多的护肤品,还报了个2万的瑜伽课;更没提的是,老周这些年穿的还是几年前的旧外套,连换个手机都要纠结半年。 林女士总说“为了孩子好”,可她没意识到,老周要的从来不是“省钱”,而是“规划”。“我不是舍不得给孩子花钱,是怕哪天我失业了,我们连房贷都还不上!”老周的声音里满是疲惫,“14年了,我像个陀螺一样转,可她从来没跟我算过‘风险账’,只觉得我赚的钱就该全花光。” 如今,离庭审越来越近,林女士还在跟亲戚抱怨老周“小气”,说自己离婚后只能找月薪三四千的工作,连女儿的兴趣班都供不起。可她没想过,这场婚姻的破裂,从来不是“35万不够花”,而是两人对“家”的理解差了太远——老周把“家”当成需要共同守护的港湾,要留好应对风雨的储备;而她把“家”当成了只需要花钱填满的容器,忘了婚姻里最该有的,是两个人一起低头算账、抬头扛事的默契。 婚姻从不是一个人扛着所有开销往前跑,而是两个人一起把“收入”拆成“生活开支”“孩子培养”和“风险储备”,再一点点把日子过扎实。培养孩子的心意没错,但量力而行的清醒,才是给家留的退路。老周要的从来不是“解脱”,而是有人能跟他一起,把35万的年薪,过成能抗住失业、疾病的踏实日子——毕竟,能攒下钱的婚姻,才是能走得远的婚姻。
重庆男子年入35万却两次起诉离婚,妻子晒账单喊冤:“我和娃一月花不到2500!”
小梵同学
2025-10-03 23:15: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