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富豪马斯克曾在2023年语出惊人,他不仅说自己是有点亲华,在中国有既得利益,还夸奖中国人民真的很棒,有很多正能量! 要问马斯克为什么会惊叹,得从他亲身经历的“中国速度”说起,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从一片泥地到第一辆车下线,只花了十个月。 这简直不可思议现,这个工厂撑起了特斯拉全球产能的“半壁江山”,这种力量就是中国的“系统之力”,当纽约为了修一公里地铁折腾十年的时候,中国已经铺设了数千公里的高铁网络。 这不仅是技术问题,而是组织能力和动员效率的巨大鸿沟,眼光放得更远一些,马斯克预测中国的发电量将是美国的数倍,这可不是随便说说。 AI和大数据中心都是“吃电”的猛兽,谁有稳定廉价的能源,谁就拿到了下一场技术革命的VIP门票,同样中国供应商的反应速度,能把德国同行甩开几条街。 这说明中国,早就不只是个埋头苦干的“世界工厂”,而是一个能快速响应、深度整合的全球创新枢纽,不过再牛的系统也得有人来开。 这就引出了更核心的战场:“人才”,一个有些“尴尬”的现实是,放眼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从英特尔的研发心脏到美国AI实验室,华人的身影无处不在。 任正非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我们是“中国的鸡,在海外下蛋”,我们有时不得不花大价钱,买回那些本就出自我们自己人之手的技术,这说到了人才流失的痛点上。 但现在风向正在悄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来,像芯片专家常林博士,还有那些抱着“先去学透别人的本事,再回来为自己所用”想法的年轻人,他们拒绝了海外的千万高薪毅然回国。 他们带回来的不只是代码和公式,更是先进的理念和全球化的视野,马斯克也亲口承认,中国的工程师既聪明又拼命,工人们为了赶工可以直接睡在工厂里。 加上中国每年毕业的海量理工科人才,这股力量一旦形成回流的浪潮,足以改变很多事情,无论是高效的系统,还是流动的人才,都说明了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真相,中美在科技上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想搞“脱钩”?太难了,特斯拉引以为傲的自动驾驶,离不开中国的稀土永磁电机,马斯克的SpaceX要探索宇宙,卫星上的太阳能板也得从中国买。 甚至连美国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用来训练算法的数据,竟然有六成都来自中国,这种盘根错节的依赖,让任何“科技冷战”的想法,都显得不切实际。 马斯克反对封锁,主张开放竞争,这不是他在讨好谁,而是一个企业家对商业现实最清醒的判断,他看到的是一个合作才能共赢的未来。 对抗只会撕裂创新的”土壤“,让所有人都慢下来,所以他的话或许不该被简单地贴上“亲华”的标签,那更像是一种坦率的直白,在一个谁也离不开谁的世界里,一起把蛋糕做大,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有没有人觉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很不同?
【7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