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国议员在听取美国驻华大使珀杜的闭门简报后表示,中国短期内不会恢复购买美国

天天纪闻 2025-10-03 10:46:49

外媒:美国议员在听取美国驻华大使珀杜的闭门简报后表示,中国短期内不会恢复购买美国农产品。   由于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中国本季度尚未预订任何美国大豆船货,这让美国农民感到焦虑,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说白了,是美方加征关税的行为亲手把大豆订单推向了竞争对手,现在却反过来对中国的采购决策说三道四,这本身就是逻辑上的本末倒置。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1.05亿吨,其中从巴西进口7465万吨,占比高达71.1%,而从美国进口仅2214万吨,占比21.1%。   追溯根源,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是导致这一切的直接导火索。美方不顾国际贸易规则,单方面对包括大豆在内的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直接抬高了美国大豆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自然会根据市场规律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供应来源。巴西大豆恰好抓住了这个机会,凭借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以及成熟的物流体系,迅速填补了美国大豆留下的市场空间。   今年第三季度,中国进口商完成的9月份800万吨大豆预订单全部来自南美,10月份订单也已从南美采购400万吨,占预期需求的一半,这正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正常结果。   即便美方后来宣布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但保留了10%的关税,这种不彻底的让步根本不足以改变中国企业的采购惯性——毕竟商业决策讲究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谁也不会因为一个临时的关税豁免就轻易调整长期的供应链布局。   更重要的是,中国早已开始构建多元化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和提升国内产能,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战略,而非针对美国的临时措施。   大豆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农产品,对外依存度曾超过80%,这种局面让中国深刻认识到必须掌握供应链的主动权。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玉米和大豆争地的难题。自2022年大面积推广以来,已累计应用5600余万亩,年均增加大豆面积1000万亩左右,年增加大豆供给量150万吨以上。   同时,在品种培育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提出将经典育种与生物育种技术结合,主攻高油高产方向;中国农科院研发的ARC多功能微生物菌剂也为提升单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这些努力使得国产大豆产量连续多年站上2000万吨台阶,2024年预计仍保持在这一水平,虽然进口依赖度依然较高,但自给能力的提升无疑增强了中国在国际采购中的议价能力和选择空间。   美国农民的焦虑,说到底是美国政府错误贸易政策的牺牲品。现在美国议员将中国不采购美国大豆归咎于中方,却对美方关税壁垒的持续存在避而不谈,这种选择性失明的态度显然无法解决问题。   必须明确的是,中国的农产品进口政策始终基于市场需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而非政治考量。   中国85%左右的大豆消费依赖进口,这个基本事实没有改变,中国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始终存在。   但这种需求不是无条件的,更不会在贸易战的压力下被迫接受不公平的交易条件。   美国大豆要重新赢得中国市场,关键不在于议员的闭门简报或媒体的舆论施压,而在于美方是否愿意取消不合理的关税壁垒,回到平等互利的谈判轨道上来。   正如贸易商所指出的,如果达成减税协议,中方可能会恢复购买美国大豆;但如果关税仍然存在,即使巴西大豆产量无法完全满足中国需求,美国大豆也难以重新获得失去的份额。   说到底,国际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不是单方面的予取予求。中国从来没有关闭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大门,但也绝不会在不公平的贸易条件下进行采购。   美国若想解决农民的焦虑,与其在闭门会议上讨论中国的采购决策,不如反思自身贸易政策的失误,尽快取消对中国商品的不合理关税,重建双方经贸合作的互信基础。   只有这样,中美农业贸易才能回到正轨,美国农民才能真正受益于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而不是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替罪羊。

0 阅读:2317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12

用户12xxx12

3
2025-10-03 23:25

狗屁不通,乱编一气

pjz

pjz

2
2025-10-03 22:06

你搞我还不能允许我有脾气?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