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对国资摊牌,出局或成定局! 从综合信息看,宗馥莉已和国资摊牌,局面紧张又尴尬。 浙江娃哈哈集团与上海国资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再是小摩擦,而是剑拔弩张了。 浙江娃哈哈集团不允许上海饮用水使用娃哈哈品牌,上海饮用水将浙江娃哈哈集团的桶装水品牌改名为“沪小娃”。 这事得从三年前的合作说起。2022年,上海饮用水(背后是上海国资控股)为了打开本地桶装水市场,找娃哈哈谈了品牌授权——当时约定,上海饮用水只能在上海区域内生产、销售“娃哈哈”牌桶装水,而且原料、生产标准都得按娃哈哈的要求来。那时候宗馥莉刚把娃哈哈的供应链体系理顺,想着“借国资渠道稳上海市场”,双方一拍即合,第一年上海饮用水就靠“娃哈哈”的招牌卖了近200万桶,占了上海桶装水市场12%的份额。 可矛盾从去年就开始冒头了。上海饮用水嫌“区域限制”太死,想把“娃哈哈”桶装水卖到苏州、无锡这些周边城市,还偷偷把水桶上的“上海专供”字样刮掉了。宗馥莉这边查到后,第一时间停了授权复核,要求对方整改——在她眼里,娃哈哈的品牌不是“赚钱工具”,是父亲宗庆后打了30多年的招牌,之前清理过几十家乱改配方的经销商,这次自然不会松口。有内部人士说,宗馥莉在高管会上拍了桌子:“要么按规矩来,要么就别用这个牌子,稀释品牌价值的事,我不会做。” 上海国资那边也不服气。他们觉得,这两年投入了近5000万建生产线,现在不让扩大范围,成本都收不回来。今年上半年,双方谈了三次都没谈拢,上海国资干脆先斩后奏,把新生产的桶装水标签换成了“沪小娃”——字体、配色跟“娃哈哈”几乎一模一样,不仔细看根本分不清。宗馥莉得知后,直接发了律师函,要求停止使用“近似商标”,还在官网上挂了声明,说“上海区域外的‘沪小娃’与娃哈哈无关”,这才算彻底摊牌。 现在两边都僵着。上海饮用水仗着是本地国资背景,照样卖“沪小娃”,还在社区里搞促销,说“换名不换品质,还是原来的配方”;娃哈哈这边则联合上海市场监管局,查了对方三家生产点,说“涉嫌商标侵权”。最尴尬的是经销商,有个做了十年娃哈哈的上海经销商,手里还压着几万个印着“娃哈哈”的空桶,现在既不敢卖上海饮用水的“沪小娃”,又怕得罪宗馥莉,只能天天去两边求情。 有人说宗馥莉“太强硬,不懂变通”,可她有自己的顾虑。这两年娃哈哈在瓶装水、饮料市场面临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的挤压,品牌力是最后的护城河——要是这次对上海国资松了口,其他地方的合作方肯定会跟风,到时候“娃哈哈”牌可能会变成“到处都是,却没人信”的杂牌。而且她接手娃哈哈后,一直想摆脱“家族企业”的标签,靠“规范化”立住脚,对品牌管控严一点,也是想让外界看到“娃哈哈的规矩不会变”。 但上海国资也有自己的算盘,本地桶装水市场竞争激烈,没了“娃哈哈”的招牌,“沪小娃”能不能留住客户还是个问题。现在两边谁都不肯退,宗馥莉要是坚持不让步,上海国资可能会彻底放弃合作,甚至在本地渠道上给娃哈哈使绊子;可要是让步,又怕坏了自己定的规矩。 说到底,这不是简单的“品牌之争”,是民企与国资在“规则与利益”上的博弈。宗馥莉想守的是品牌底线,上海国资想争的是市场利益,只是现在谁都没找到平衡点,才把局面搞得这么紧张。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宗馥莉对国资摊牌,出局或成定局! 从综合信息看,宗馥莉已和国资摊牌,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03 05:35: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