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中国一旦崛起,最紧张的是美国。错了,比美国更警惕中国的,不是别人,恰恰是那个“友好邻居”——俄罗斯。 在俄罗斯远东的城市里,中国企业修的路、建的港口让原本偏远的地方活络起来。一些俄罗斯官员嘴上说欢迎资金,但心里却另有想法。 远东占了俄罗斯40.6%的国土,比大半个中国还大,可人口才780万,只占全国5%,曾经就是个没人待见的“边缘地带”。 这些年中国企业带着钱和技术扎进去,修路建港,才把这片沉睡的土地搅活了。2024年的时候,远东跟中国的贸易额都到1.9万亿卢布了,五年涨了快2.5倍,65个中资项目砸进去超过1万亿卢布,北极运输走廊的货运量一年就有3790万吨,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活力。 可你猜怎么着?俄罗斯官员嘴上天天喊着“欢迎合作”,实际的小动作从来没停过,那点小心思藏都藏不住。 就说犹太自治州那个黑龙江大豆加工厂吧,中方本来想着借着边境优势好好干一场,结果项目刚落地,俄方就突然要求必须配套修一条铁路支线,这还不算,紧跟着又出了个新规:外资项目得雇60%的俄籍员工。 可当地适龄劳动力才占人口18%,上哪儿找这么多人?来回折腾半天,项目根本推进不了,最后中方投资者只能含泪撤资,前期的投入全打了水漂。 这哪是合作,分明是故意给人穿小鞋,嘴上说缺资金缺技术,真把帮手请来又怕得不行,这种矛盾劲儿,透着一股子心虚。 珲春到卡梅绍瓦亚的跨境铁路,这条线能直接连到扎鲁比诺港,对远东的物流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中国企业从1992年就开始参与建设,2024年好不容易推进到“重去重回”的运输模式,把空车返程时间压缩到24小时,年过货能力提到4300万吨。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俄方又开始设防,明明知道自己技术跟不上,却非要在运营上卡脖子,规划里说让中方管理运营,实际处处掣肘,生怕中国在这条运输大动脉上占了主导。 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把远东发展说成“21世纪的国家优先事项”,喊着要吸引投资,转头就给中资项目套上各种枷锁,这种心口不一的样子,谁看了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俄罗斯的警惕根子深着呢,首先就是历史上的那点旧账。远东这片土地当年是怎么到俄罗斯手里的,老辈人都清楚,虽然现在领土问题解决了,但他们心里始终揣着个疙瘩,怕中国借着经济合作慢慢“渗透”回来。 俄罗斯媒体自己都直言不讳,说中国是“征服”远东的潜在力量,这种论调在官员圈子里很有市场。再加上远东的人口危机越来越严重,2018到2024年常住人口少了3.56%,年轻劳动力年年往外跑,现在每平方公里还不到2.25人,眼看就要成“空心肋骨”了。 中国企业来修路建厂,难免要带技术人员和工人过来,这可戳中了俄罗斯的痛处,他们怕人来了就不走,怕这片地最后“人走地留”,变成中国的势力范围。 更现实的是经济上的依赖恐惧症。远东这些年全靠资源和物流撑着,GDP才占全国5.4%,却偏偏离不了中国市场。 2022年俄罗斯成了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之一,远东的矿产、森林资源全靠中国买单,对华贸易占比越来越高。这种“越依赖越害怕”的心态太明显了,他们既想赚中国的钱,又怕被中国捏住经济命脉。 就像北极运输走廊,明明需要中国的资金建港口、造破冰船,货运量的增长也全靠中国货撑着,可俄方一边用着中国的投资,一边又在海参崴搞军演,暗戳戳地防备着什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专家都看出来了,俄罗斯远东还是“安全优先于发展”的老观念,根本转不过弯来。 美国的警惕是明刀明枪的遏制,搞贸易战、拉小圈子,一眼就能看穿。 可俄罗斯的警惕藏在合作的外衣里,嘴上喊着“战略伙伴”,手里的尺子却量得比谁都细。中资帮他们把偏远地方变活络了,把固定资产投资拉到全国平均的两倍,把GDP增速提到3.8%,这些好处他们照单全收,可转头就用用工比例、项目审批给你设卡子。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心态,比美国的直白打压更透着股不信任。 所以说,别再以为美国最紧张中国崛起了,俄罗斯那点藏在“友好”面具下的警惕,在远东的每条公路、每个港口里都藏不住。 他们怕的不是中国的枪炮,是中国的影响力顺着这些基建项目扎进远东的土地里,怕这片人口稀少的广袤疆域,终有一天要靠中国才能撑起来。 这种从骨头里透出来的警惕,可比美国的表面功夫真实多了。
中国港口开征反制费,美企船队慌了,全球海运要变天?2025年10月14日,美国要
【15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