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常州人聊起无锡,心里五味杂陈,不是因为无锡的太湖风光比常州运河景致动人,也不是因为无锡的商圈比常州繁华,而是发现无锡现在的产业根基,竟比记忆中还要扎实。 几十年前聊苏锡常,常州是底气十足的“老大哥”,全国中小城市都在学常州的工业模式。彼时的无锡,还只是常州府下的两个县,论工业影响力远不及常州。 现在完全不同了,常州人提起邻居少了些当年的从容,发现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占了全省半壁江山,集成电路产业链更是完整到不可思议。 没办法,无锡的产业积淀确实深厚,就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都要冲击万亿规模了。如果要比产业集群的成熟度,常州真得靠新能源“王牌”才能一战。 但是,判断无锡与常州谁更有前景,千万别陷进这五个误区: 第一:不要只看历史底蕴 无锡是“千年文明、百年繁华”,常州曾是“工业标杆”,但历史只能算“起点”,不能当“答案”。现在的竞争看的是新兴产业爆发力,常州新能源的7200亿产值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不要被“地理论”带偏 别再纠结常州“无山无水”不如无锡有太湖,城市发展的核心是产业生态。常州靠全链条布局,把地理劣势变成了“轻装上阵”的优势,反而更能聚焦产业。 第三:不要忽视“稳”与“闯”的平衡 无锡的产业稳是优势,但别觉得常州的“风投式”布局是冒险。它的每一步都踩着产业链逻辑,这种“懂产业、敢投入”的闯劲,正是新兴产业的刚需。 第四:不要只比“当下规模” 无锡现在的产业规模确实领先,但常州的增速更惊人。新能源产业的爆发性可能让差距快速缩小,看前景得算“成长账”,不能只算“存量账”。 第五:不要割裂“协同”谈“竞争” 别总说“常州追不上无锡”,两者都是苏锡常都市圈的核心。无锡的物联网能赋能常州的制造业,常州的新能源能补无锡的产业链短板,协同起来比单打独斗更有前景。
盐城队这回真的危了。现在无锡队的构成比例已经不是秘密,除了三名吴钩队职业球员外,
【4评论】【3点赞】
用户91xxx79
小编历史没学好!全国学习常州是八十年代,1982年已经重新划分区域了。无锡的工业当时就超过常州了。但是国家依旧号召全国学习常州,而不是学习无锡的原因,是常州人能拼敢拼,有大局观。表现在:八十年代常州上缴国家财政的金额,约等于广东全省上缴的国家财政。无锡人做不到,拿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他们没能力做到常州的表现。毕竟那个年代的常州人素质远超同时代人啊!
jjly514
还在做梦常州府,咋不说最早常州府是常熟呢?
y_51080202
小编胡说八道
49xxx77
机械配件→电子件→智能家居→直播
蓝天白云
小编脑子坏掉了,几十年前?无锡是常州府两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