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过:“现在我们国家底 子薄,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建一座高楼要打好地基,再往上就会好一些,百姓的待遇也会逐步提高的。目前能补偿一点的,就是他们的生老病死、居住房屋、孩子上学,公家都尽可能包了下来。” 毛主席的这段话,还是比较客观公正、实事求实的反映了刚解放的中国实际状况,也是他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刚解放的新中国,战争留下的创伤到处都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家碎山河破,一时半会是很难修复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难度可想而知。 而中国共产党人代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发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物质丰富、精神至上的让人民群众生活无忧、安居乐业的美好社会。 毛主席的这段话,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建设初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即便在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依然致力于保障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底子薄”是客观现实。毛主席提出“建高楼要打好地基”,既指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稳步推进、夯实基础,也包含着通过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来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深意。 将工人们的“生老病死、居住房屋、孩子上学”尽可能由公家承担,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工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投入国家建设,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劳动者的关怀,为后续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这种重视民生、保障基本权益的理念,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即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始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持续改善人民生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毛主席说过:“现在我们国家底 子薄,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建一座高楼要打好地基,再
楠熙趣事
2025-10-02 06:42:13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