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如果有两个最近又最遥远的国家,它们就是中国和印度。
中印是邻国,但两国的日常运行几乎完全感觉不到对方就在身边。两国之间没有铁路连接,连一条中国县道级别的畅通公路都没有。两国没有具实际意义的贸易口岸,前些年开了乃堆拉口岸,根本没运行起来,投资者都赔惨了。
中印2024的贸易额不到中越贸易的一半,而且全部贸易通过海运实现,这条贸易通道使印度比我们离印尼和新加坡还远很多。
中印历史上的深度交流不多,值得记述的几次包括玄奘去印度取经,郑和下西洋等。但有意思的是,玄奘把佛教带入了中国后,佛教在印度主流文化中却逐渐式微。
虽然近在咫尺,但中文与印地语却是非常遥远的两种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
中国与印度近代以来的发展也走了不同道路,彼此缺少交汇点,也相互没有影响。围着中国转一圈,大多数邻国都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交织,印度两侧的东南亚和巴基斯坦与中国都很紧密,唯独印度那一块像是挖掉了。
如果说中印近代以来有什么相互影响,它们更多是通过对抗的方式实现的。两国之前发生的战争和边界紧张迫使双方研究对方军队和文化。两国政府在关系缓和时以政治方式推进双方交流,两国大学里开设对方语言的专业,进口外国电影和文化交流留一点份额给对方,等等。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互联网经济开启以来,中国对印度投资大量增加,但是这一繁荣昙花一现,印度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取缔了大量在印度的中国公司业务,比如印度是少有完全禁止使用TikTok的国家,另外微信等200多款中国APP也在印度被禁。
从相互认知来说,中印两国民间对对方都不够友好,中国互联网上称印度人“阿三”,带有贬义,很多人希望中国在适当的时候“狠狠教训印度一顿”。印度民间对中国更是毫无尊重,而且他们对中国的了解非常少,很多老百姓以为中国比印度还落后,甚至印度媒体上还有过“如果再不努力,孟买就被上海超过了”的惊人而滑稽的感叹,而印度的发电总装机容量只有中国的大约九分之一。中国的整个武器系统都靠自主研发,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印度还主要靠从西方和俄罗斯购买武器,他们最先进的战机今年5月被巴基斯坦购买的中国并非最先进的歼-10打得落花流水。但是中印这么大的差距,很多印度人不清楚,或者不愿意承认。
中印未来发展道路形成中国与其他邻国那样的紧密交织可能性也非常小,但中印两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利益,就是和平共处,友好交流,能扩大合作的地方尽量扩大,遥远一点没关系,但需要成为和睦的邻居,我们应当是共促整个地区和平发展的伙伴。
了解了上述中印既很近又很遥远的现实,我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中国有必要引进大量印度人来华学习和工作,两国的人文交流至少在短时期内会有一个客观的上限,尊重那个上限是有必要的。与此同时,鉴于印度是亚洲实力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早晚会成为世界的一大力量,两国保持接触,增加相互了解,为推动两国长期和平与友好不断积累条件也同样很重要。
突然出了一个K签证风波,中国的一个普通签证在互联网上被“印度化”了,那样的风险一定要坚决避免。中国人决不会接受大量印度人涌入我们的国家,至于为什么要避免那种风险,以及那种风险实际有多高,大家不妨对照一下老胡对中印关系的整体描述,做一些补充性再评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