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湖南考古队探索一座宋代古墓,期待找到价值连城的珍宝。忽然有个棺木内传

蕊蕊聊过去 2025-10-01 14:45:39

1978年,湖南考古队探索一座宋代古墓,期待找到价值连城的珍宝。忽然有个棺木内传出声音:“你们干什么的?”所有人瞬间脸色大变。   1978年秋天,湖南湘江边一个村子,基建工人在挖地基时撞上硬茬儿,刨开一看,是个深坑,里面青砖灰浆露头,明显是老古董。消息报到省文物局,考古队立马行动,带上家伙事儿就奔现场去了。那时候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抓得紧,这队人马肩上担子不轻,得挖出真东西,为历史添砖加瓦。 古墓藏在山坡上,封土堆得像小丘陵,周遭野草齐腰。队里老带队眯眼瞧了瞧,判断是宋代砖室墓,形制标准,墓道直通主室。队员们戴上手套,点亮灯,逐层剥土,边挖边记,力求不伤一毫一厘。整个过程稳扎稳打,体现了我们文物工作的科学态度。墓室不大,主棺居中,四壁残留云纹痕迹,空气里一股子土腥味儿。众人围着棺椁转悠,本指望翻出金银玉器,添点国家博物馆的家底,谁知乐极生悲。 勘探刚开头,棺材里忽然响起那句“你们干什么的”,声音沙哑,带点回音,把全队人唬得一激灵。领队稳住阵脚,借灯一照,棺底蜷着个老头儿,头发乱糟糟,衣服破得像乞丐,脸上灰扑扑一层。他窝那儿三天没吃没喝,钻墓避风躲债,纯属误打误撞。考古队没多纠缠,从包里分出干粮水壶给他垫肚子。老头儿接过去,狼吞虎咽一通,边吃边瞄他们,活脱脱街头流浪汉模样。   吃饱了,这老头儿拍拍兜,随手甩出一面铜镜,扔给旁边人。那镜子圆溜溜,直径十来厘米,表面锈斑点点,但摸着还结实。众人凑近瞧,镜背上刻着图案,一看就来劲儿:绿草地上立块太湖石,一对年轻男女正对踢球。女的髻高裙摆,腿抬得利落;男的戴幞头,长衣下摆微扬,膝盖微弯接球。小球悬在中间,刻出瓜棱纹路。旁边一青年手执东西,一女郎束裙看热闹。整个画面明快活泼,像宋人日常乐子。 这铜镜经专家上手一鉴定,准是南宋货色,工艺顶尖,保存得叫人叫绝。搁在湖南博物院里,成了镇馆之宝。想想看,宋代铜镜本是梳妆家伙,背面刻这种蹴鞠图,足见当时老百姓多爱这项运动。蹴鞠起于汉代,刘向在书里提过,黄帝发明,用来练兵选才。唐宋时,球充气了,玩法花样多,女子也掺和进来。男的踢对抗,女的玩散场,技术上大不一样。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写得清楚,东京汴梁城里,文武官员给皇帝庆寿,得踢蹴鞠表演,宫里市井都热火朝天。这铜镜图案,正好对上号,男女青年踢球,观众围观,透出宋代社会风气开放,体育娱乐融进生活。出土这玩意儿,不光填了宋代足球史的空当,还让后人瞅见祖宗的活力。国家文物局这些年推文保工作,就是要让这种宝贝多露脸,教育老百姓珍惜根脉。   那次考古虽没大丰收,盗洞痕迹倒挖出几个,证明墓早遭贼手,但铜镜这意外收获,值回票价。2010年,湖南省博物馆办“历代铜镜展”,70多面镜子亮出来,这足球纹的头一个被高至喜馆长点名讲解。观众排队瞧,免费进,热闹得像过节。馆长说,这镜子是宋代蹴鞠实证,研究价值高,帮着串起古今体育文化线。 而考古队本想挖宝,挖出个乞丐,还顺带捡宝,纯属天意。乞丐那老头儿,没啥大作为,就随手一扔,改写历史一页。我们国家文保体系日臻完善,从基层队到大馆子,一环扣一环,确保宝贝不流失。改革开放以来,类似发现层出不穷,证明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值得自豪。

0 阅读:539

评论列表

易水

易水

2
2025-10-02 06:49

其实他也是考古工作者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