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杀害过小萝卜头的国民党特务杨钦典偷偷将19名革命志士放出监狱,这一举

趣史小研究 2025-10-01 10:41:20

1949年,杀害过小萝卜头的国民党特务杨钦典偷偷将19名革命志士放出监狱,这一举动让本该处极刑的他有了一个意外的结局! 杨钦典是个穷人家的孩子,1918年生在河南农村,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在那个年代,一个穷小子想出人头地,路子窄得很,要么读书,要么当兵。杨钦典选了后一条,图的也简单——“当兵扛枪,肚里不慌”。 1940年,22岁的他考进胡宗南办的军校。别说,杨钦典人长得高大,模样也周正,毕业后先是进了骑兵部队,军饷比步兵高,吃饱饭的梦想算是实现了。后来,更是被选中,调去当了蒋介石的警卫。这在当时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可他没得意多久,就被一纸调令派到了重庆,进了那个让人闻风丧胆的白公馆,当了个看守班长。 白公馆,听着像个大户人家的宅子,实际上是军统头子戴笠改建的秘密监狱,专门用来关押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杨钦典上班第一天,长官就训话:“这里关的都是‘共匪’,一群亡命徒,对他们不用客气,越狠越好。” 一开始,杨钦典确实是这么干的。他把这当成一份工作,一份拿钱吃饭的差事。但日子久了,他心里开始犯嘀咕。他发现,牢里的这些人,跟长官嘴里的“凶神恶煞”根本对不上号。黄显声将军、宋琦云、徐林侠夫妇……这些人谈吐儒雅,意志坚定,就算戴着镣铐,腰杆也挺得笔直。他们不像犯人,倒像是先生。 尤其是宋琦云夫妇,看杨钦典也是穷苦出身,就有意无意地跟他聊天,给他讲革命的道理,讲国民党怎么失去民心,讲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的。杨钦典嘴上不说,心里却像被投下了一颗石子,一圈圈的全是涟漪。 这些年国军什么德行,他看得比谁都清楚。渐渐地,他的枪口不再那么冷硬,值班的时候,会偷偷给牢里的同志行个方便,递个东西,传个话。他以为这只是普通的“工作”,却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向命运的十字路口。 1949年,解放军摧枯拉朽,老蒋败局已定。这个已经失去理智的独裁者,在逃离大陆前,下达了一道丧心病狂的命令:对关押的革命志士,全部处决。 9月6日,杨钦典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处决宋琦云一家。当他看到那个瘦小的孩子,那个在监狱里长大的“小萝卜头”时,他犹豫了。孩子只有8岁,一双大眼睛清澈得像山泉,怯生生地望着他。 命令下来了,他不敢不从。他闭着眼,用颤抖的手卡住了小萝卜头的脖子,却怎么也下不去死手。旁边的特务杨进兴等得不耐烦,一把推开他,举起带血的刺刀捅了上去。那一瞬间,小萝卜头细弱的身体倒了下去,也把杨钦典的人生彻底推入了黑暗。 事后,他脑子里全是孩子临死前的眼神。那眼神里没有恨,只有不解和恐惧。他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手上的血好像怎么也洗不掉。他知道,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一旦重庆解放,他必死无疑。 两个多月后,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的前三天。国民党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大屠杀。白公馆和渣滓洞的枪声响了一整天。 那天晚上,白公馆的看守长杨进兴临时被调去渣滓洞,只留下杨钦典和另一个看守,守着牢里最后19名同志。杨钦典心里清楚,等杨进兴回来,这些人一个也活不了。 听着远处隐约的枪声,他内心的恐惧和愧疚交织在一起,他想起了小萝卜头,想起了宋琦云夫妇跟他讲的那些道理。牢里的罗广斌看出了他的动摇,隔着牢门对他喊话,劝他给自己留条生路。 “我放了你们,杨进兴饶不了我!解放军会饶了我吗?” 杨钦典终于喊出了心底的恐惧。 罗广斌立刻向他保证:“我们这19个人都可以为你作证!共产党说话算数,你这是重大立功表现,我们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杨钦典一咬牙,掏出钥匙,打开了那扇沉重的牢门。他把19名革命志士带到监狱的后墙,让他们从一个被炸开的洞口逃了出去。看着他们消失在夜色中,杨钦典瘫坐在地上,长出了一口气,感觉那块压在心上两个多月的石头,好像轻了一点。 重庆解放后,杨钦典在罗广斌等人的带领下,主动到公安局自首。因为有重大立功表现,政府对他既往不咎,甚至还安排他进了公安局工作。但杨钦典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手上沾着小萝卜头的血,没脸穿上那身制服。 他回了河南老家,重新做回一个农民,仿佛一切都回到了原点。他娶妻生子,过着最平凡的日子,从不向人提起自己的过去,无论是功是过。 1966年,特殊时期来临,他因“历史问题”被翻了出来,以“国民党特务”的罪名被判了20年。在狱中,有人逼他承认,当年那19个人是国民党故意放出去的“潜伏特务”。只要他点了头,就能减刑。但杨钦典硬是扛下了所有的折磨,只有一句话:“他们是我放的,他们是清白的。” 就这样,他又一次救了那19个人。 1982年,在罗广斌等人的奔走下,法院重审此案,杨钦典被无罪释放。当他走出监狱时,已经是个64岁的老人,在外面的世界里,妻子早已病故,儿子也因他受到牵连。 晚年的杨钦典,活在深深的忏悔里。2007年,杨钦典病逝,享年89岁。

0 阅读:69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