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敬佩高志凯是“为国为民的外交官”,但一个事实常被忽略:他已离开外交部近20年,最高职级是参赞,并非大使。 那他如今的“战场”在哪? 这位总戴着细框眼镜的学者模样人物,总能在关键时刻亮出锋芒。去年三月BBC演播室里,他轻轻一句“若美国坚持对台军售,加州人民是否有权选择独立”,让主持人瞬间语塞。这段视频像野火般蔓延,海外观看量突破千万大关 答案早就藏在他一场场国际辩论里。离开外交部的这20年,他没退居幕后,反而把战场搬到了西方媒体演播室、国际论坛讲台,用对手听得懂的逻辑正面硬刚。 今年9月的菲律宾马尼拉论坛上,面对美国前官员的挑衅,他一点没含糊。直言中国军力建设只针对美国,更放出狠话:“若想对中国发动核战争,你们也会被核战争消灭”。这话硬气,却不是空喊口号。 他的底气从来来自事实和数据。谈及中美核力量,他清清楚楚摆出数字:美国核弹头约3700枚,中国仅600枚左右。但紧接着就点破关键——中国核力量足够确保二次打击,这才是真正的威慑。 对付不讲理的对手,他有更犀利的招。在涉及黄岩岛的国际会议上,他直接抛出1898年《巴黎条约》,再报出经纬度:“你们国界是东经118°,黄岩岛在117°48分”。一句话让菲律宾学者当场语塞,全场安静3分钟后掌声雷动。 有人说他“锋芒太露”,可看看西方媒体的套路就懂。他们总带着预设偏见提问,软话只会被曲解。高志凯的“硬”,是用西方逻辑击碎西方霸权话术,这比任何委婉表达都管用。 2024年半岛电视台的辩论上,美国嘉宾炒作“中国军事威胁”。他立刻反击,细数美国从伊拉克到阿富汗留下的战争烂摊子,反问谁才是真正的威胁。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打法,让对方无从辩驳。 他的战场从不是办公室里的文件往来,而是国际舆论场的认知博弈。当西方观众被“中国威胁论”洗脑时,他用千万级传播的视频告诉世界:中国追求和平,但底线不容触碰。 没有大使头衔又如何?他靠一场场有理有据的交锋,让中国声音被清晰听见。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犀利提问,背后是对历史、法律、数据的烂熟于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国人可真有意思,现在他们竟然又想要换赛道了!他们不敢再与中国比钢铁洪流,转而想
【6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