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悬挑架:这6类常见隐患不除,安全风险陡增! 在建筑施工中,悬挑架是高空作业的重要辅助设施,但它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区域。不少事故的发生,都源于对悬挑架隐患的忽视。今天就结合规范要求,和大家详细梳理悬挑架的常见隐患,帮大家把好安全关。 一、悬挑支撑结构:根基不稳,风险丛生 支撑结构是悬挑架的“骨架”,一旦出现问题,整架安全都无从谈起,常见隐患主要有3类: 1. 悬挑钢梁固定不到位:部分项目存在预埋螺栓数量不足(未按规范要求设置至少2个防坠螺栓)、螺栓未拧紧,或钢梁与建筑结构接触面未用垫片填实的情况,导致钢梁受力时易移位、晃动; 2. 钢梁选型与布置违规:选用的钢梁截面尺寸偏小(如用16号工字钢承担超荷载作业),或钢梁悬挑长度超出设计限值,甚至存在钢梁拼接处未焊接牢固、仅靠螺栓简单固定的问题; 3. 反拉钢丝绳失效:反拉钢丝绳未与建筑结构可靠连接(如拴在脚手架立杆上)、钢丝绳直径不足(未达到12mm及以上),或钢丝绳松弛、存在断丝断股却未更换的情况。 二、架体杆件连接:细节疏漏,易酿事故 杆件连接是悬挑架的“关节”,连接不牢直接影响架体整体性,常见问题包括: 1. 扣件安装不规范:立杆与横杆、立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未拧紧(扭矩值未达到40-65N·m),或存在扣件缺失、用不合格扣件(如裂缝、变形扣件)替代的情况; 2. 立杆对接偏差大:立杆接头未错开布置(同一截面接头数量超过50%),或接头处未用对接扣件连接,而是直接搭接,导致受力传递中断; 3. 扫地杆设置不全:架体底部未按要求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或扫地杆距离地面高度超过20cm,无法有效约束立杆底部位移,降低架体稳定性。 三、防护设施:缺失或失效,易致坠落 防护设施是作业人员的“安全屏障”,一旦不到位,坠落风险骤升,主要隐患有: 1. 外侧防护不足:架体外侧未设置1.2m高的防护栏杆和18cm高的挡脚板,或防护栏杆之间的间距过大(超过60cm),部分区域甚至未挂密目安全网,或安全网破损、未张紧; 2. 作业层脚手板问题:脚手板未满铺或铺设不平整,存在探头板(超出横杆长度超过15cm),或脚手板用废模板、铁皮等替代,承载力不足且易打滑; 3. 临边洞口防护缺失:悬挑架与建筑结构之间的间隙(超过15cm)未用脚手板或安全平网封闭,易导致物料坠落或人员踩空。 四、荷载管理:超荷载作业,架体易垮塌 荷载失控是悬挑架垮塌的重要诱因,常见违规行为包括: 1. 材料堆放过量:在作业层堆放大量钢筋、水泥等建材(单平米荷载超过2.0kN/m²),甚至将施工机械(如电焊机)直接放在悬挑架上,超出架体设计承载能力; 2. 人员集中作业:同一作业面同时作业人数超过3人,或人员在架体上追逐打闹、违规攀爬,导致局部荷载骤增; 3. 荷载传递不当:将塔吊吊物直接放在悬挑架上,或用悬挑架作为水平运输通道,让架体承担额外冲击荷载。 五、验收与维护:未按流程,隐患难发现 不少项目在悬挑架使用中,忽视验收与日常维护,导致隐患长期存在: 1. 未验收即使用:悬挑架搭设完成后,未组织施工、技术、安全等部门联合验收,或验收记录不完整、未签字确认,就直接投入使用; 2. 日常检查缺失:未安排专人每日检查悬挑架状态,对使用中出现的扣件松动、钢丝绳变形、脚手板破损等问题,未及时整改; 3. 恶劣天气应对不足:遇大风(6级及以上)、暴雨等恶劣天气,未暂停悬挑架作业,也未对架体进行加固,风雨后未检查即恢复使用。 如果你在建筑安全管理中,有悬挑架隐患排查或整改的实用经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帮助更多人规避风险。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获取更多建筑施工安全规范解读和隐患排查技巧。 免责声明 本文仅基于《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等标准梳理悬挑架常见隐患,不构成具体施工指导。实际施工中需结合项目设计方案,由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排查整改,相关操作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地方规定。
建筑悬挑架:这6类常见隐患不除,安全风险陡增! 在建筑施工中,悬挑架是高空作
雪巧的职场
2025-09-30 07:26: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