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地铁上,听见两个年轻人聊“AI换脸”技术,一个说太可怕了,另一个笑说:“我前天还用它给老板P了张圣诞老人头像发群里,他没看出来。 ”我愣了一下——这事儿居然已经普通到能当茶余饭后的笑料了。 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但人对它的使用,正在悄悄重构我们对“真实”的信任。 你发的朋友圈照片,是本人? 是AI生成的? 还是AI修图后的人? 没人再问了。 连拍照时下意识摆的姿势,都变成了“怎么拍更像真人”的表演。 我试过用AI生成一张“二十年后的自己”,结果吓一跳——那张脸比我想象中老得多,眼神也更疲惫。 可它不是我,它只是算法根据我过往照片、性别、年龄、甚至我常刷的短视频风格,拼凑出的一个“可能性”。 它比我还懂我,却一点都不是我。 我们开始习惯用技术美化生活,却忘了真实的生活本就不需要完美。 朋友发来的旅游照,滤镜太厚,我反而觉得疏离;而那个随手拍的、灯光昏暗、孩子哭闹背景里的晚餐照,反而让我想点赞。 不是AI太强,是我们太怕被看见真实的样子。 可当所有人都在演“完美版本”,谁还在乎谁是真的呢? 我开始觉得,或许最珍贵的,不是AI能给你什么,而是你敢不敢在朋友圈发一张没修图、没滤镜、连头发都乱糟糟的自拍。 技术是镜子,照出的是我们不敢面对的自己。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优秀的史官,有多重要!大爷:服务员,买单。服务员:您好,一
【6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