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在TikTok上嘲笑中国男人:“睾酮素水平低,连胡子和体毛都不怎么长!”相

拾九观人间 2025-09-29 14:46:16

印度人在TikTok上嘲笑中国男人:“睾酮素水平低,连胡子和体毛都不怎么长!”相关话题在24小时内,也迅速登上印度推特趋势榜。不能用中国人的思维来理解印度人,同样的道理印度人也是这么认为,他们就是在大街上拉屎,强奸妇女他们也认为是他们先进的文化。    “你们中国男人是不是都缺睾酮?连点像样的胡子都没有!”   在TikTok上一条中国航空博主的视频评论区里,这样的留言被印度网友顶到了前排,红色的“热评”标识格外扎眼。   点开话题中国男性体毛少,更满是带着戏谑的对比图。   左边是印度男性络腮胡的特写,右边配着中国男性刮干净下巴的照片,配文写着“这就是‘真男人’和‘男孩’的区别”。   短短24小时,这个话题不仅在TikTok印度区发酵,还冲上了印度推特趋势榜前三。   单日浏览量破百万,一场围绕“体毛”的跨国骂战,就这么从短视频平台烧到了社交舆论场。    这场骂战看似是对“男性特征”的调侃,实则是由一则恶搞视频点燃的导火索。   事情要从中国一位博主发布的《刚买的飞机被打了》说起。   视频里,博主用模型模拟了“印度空军战机被巴基斯坦击落”的场景,配上幽默的旁白,本意是博网友一笑。   可谁料,视频传到海外后,直接戳中了印度网民的敏感点。   不仅普通网友在评论区群起攻之,连中国多家官媒也转发了相关内容,这下彻底让印度成了国际舆论里的“玩笑对象”。   没法在“战机话题”上反驳,印度网民便把矛头转向了“中国男性特征”,试图用“体毛少=睾酮低”的说法找回面子。    可印度网民眼里的“男性标准”,在中国人看来却有些匪夷所思。   在印度街头,无论是路边摆摊的小贩,还是写字楼里的职员,留着浓密胡须的男性随处可见。   当地甚至有专门的男性美妆品牌,主打“胡须增长液”“络腮胡护理套装”,广告里反复强调“胡子越密,男人味越足”。   这种认知还受了部分国际观念的影响,在一些国家的文化里,“体毛旺盛”确实和“男性气概”挂钩。   甚至有印度网友会嘲笑本国没胡子的男性“不够男人”。   但在中国,情况却完全不同:早上出门前刮胡子,早已成了多数男性的日常习惯。   上班族会对着镜子把下巴刮得干干净净,学生党也会整理好发型再出门。   在中国人的认知里,“清爽整洁”才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文明发展的一种体现,和“睾酮水平”根本扯不上关系。    更关键的是,科学早就戳破了“体毛少=睾酮低”的误区。   复旦大学人类学研究团队2022年在《人类学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就提到,东亚人种体毛少,源于3.5万年前的一次基因突变。   这种变化和“进化程度”无关,更和睾酮水平没关系。   反倒是印度网民忽略了一个细节,留着浓密的胡子如果不打理,很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皮肤问题。   而中国男性重视清洁,恰恰是卫生意识强的表现; 随着骂战升级,双方的攻防也越来越激烈。   面对印度网民的嘲讽,中国网友的回怼既尖锐又实在,你们说睾酮高很厉害?那怎么印度还有‘万物皆可当老婆’的新闻,连动物都不放过?   这样的留言直指印度社会存在的暴力问题,很快获得上万点赞。   可印度网民的反应却透着矛盾,一边骂中国男性“没男人味”,一边又在视频里中国空姐的镜头下留言“太迷人了”。   这种双标的态度,被中国网友截下来发到微博,单条转发就超12万。   其实,这场围绕“体毛”的争论,本质上是印度面对发展差距的焦虑表现。   数据不会说谎:2023年,印度空军全年坠机7架,民航重大事故率是中国的11倍,网友制作的“中国C919客机和印度街头牛车同框”对比图,就是最直观的差距。   印度网民总爱用“体毛”“气质”这类话题攻击中国,其实是一种“补偿心理”。   没法在科技、基建等硬实力上比过中国,就只能在“文化标准”上找存在感。   最初发布《刚买的飞机被打了》的博主,后来删除了视频,还在主页置顶声明,本账号只做航空科普,拒绝任何地域攻击。   这条声明收获了32万点赞,不少中印网友都在评论区呼吁“停止互怼”。   回过头看这场闹剧,最讽刺的莫过于印度网民的极端言论。   他们试图用“体毛”贬低中国,却口无遮拦地将“街头排便”“强奸妇女”扭曲成“先进文化”。   这种把自身缺陷当“优点”的言论,不仅没伤到中国,反而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印度的认知偏差。   言论自由从不等于可以随意抹黑,更不等于能把社会问题扭曲成“文化优势”。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本就该互相尊重:中国不嘲笑印度的文化习惯,印度也该正视自身的不足。   与其在网上用“体毛”攻击他人,不如把精力放在改善民生、提升实力上。    

0 阅读:0
拾九观人间

拾九观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